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涌现出了很多经典良方,有些良方由于太受欢迎,以至于人们用歌谣俚语,来口口相传。
比如,“用好小柴胡,不用找大夫”,“百合固金汤,咳血也别慌”,“有病没病,防风通圣”等等。
但要说及这些广为传颂的经典良方,防风通圣散是颇为独特的。
为什么说防风通圣散这个方剂在众多的中药方剂里面颇为独特呢?
因为防风通圣散一方面备受医家的推崇,另一方面被说成配伍杂乱无章。
小柴胡汤7味中药,百合固金汤10味中药,但是防风通圣散有17味中药。
一个方剂的中药,一位数和两位数,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但其实,方药的独特,不完全看有多少味药,毕竟就连医圣张仲景也有二十几味药的方剂。
防风通圣散对于很多病症的治疗,往往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清代名医王旭高在《退思集类方歌注》里面对这个药方有着很高的评价。
认为这是一个表里、气血、三焦都能治疗和改善的方剂。
并且“汗不伤表,下不伤里”,能够如此评价,可见这个药方是非同一般的。
俗话说“有病没病,防风通圣”,主要说的是它的适用范围很广。
那么,这个奇效良方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药方是金元名医刘完素收录在《黄帝素问宣明论方》里面的一个方剂。
因为功效奇特,对于诸多的病症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所以即便是到了现代,也被广泛使用。
不过有人可能会疑惑,防风通圣散这个药方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清代名医雷丰在《时病论》中如是说,防风通圣散“主治甚多,不能尽此,其药味表里气血皆备”。
可见俗话非虚。
防风通圣散这个方剂的神奇之处有两点,一是方剂的配伍十分精妙、杂而不乱,另一方面就是用途广泛、详而有要。
那么,防风通圣散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为什么有人嫌弃它杂乱呢?
原方由“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滑石三两,甘草二两,荆芥、白术、栀子各一分”等17味中药组成。
也有医家在煎煮的时候,会加入生姜。
猛然一看这个方剂的中药材还真不少,但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方剂里面的防风、荆芥、麻黄、薄荷,具有疏风、透表、解肌、发汗、宣肺的功效,这一点最适合因为表邪侵袭引起的诸多病症;
同时方剂里面的清热解毒药也不少,比如黄芩、石膏、连翘、桔梗,其中的桔梗还具有宣肺止咳的作用;
之后再用大黄、芒硝泻下,将热邪随着大便一起从身体里排出;
栀子和滑石可以利水降火、通利三焦,让一部分的热邪,随着小便排出体外。
上述这些药材重在将身体里面的病邪化解,而接下来的就是扶正,滋补身体里面的阴阳。
因此方剂里面用到了当归、川芎、白芍以养血柔肝、调和营卫,白术和甘草能够补中益气、健利脾胃。
补泻兼施、表里双解,正所谓是“驱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因此就有了“发汗祛邪不伤表里”的作用。
虽然防风通圣散的药物组成颇多,但思路非常的清晰,重点突出了两个特点,一个是顺季而生、一个是表里双解。
为什么说顺季而生呢?
在《黄帝内经》里面就有提到过“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由于在冬季的时候,为了抵御严寒,因此就会大量进补,这样饮食就会在身体里面积聚,最终形成热邪。
这个药方的高明之处,就是不和病邪直接对抗,等到春季的时候,借势利导,驱散身体里面的病邪,预防疾病出现。
所谓表里双解,就是表证未除又有里证的情况所用的表里同治、分消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为什么要表里双解?
因为表证还没解除,里证又急匆匆的出现了。
单纯用解表的方法,那么在里的邪气又去不掉,如果仅仅是调理里证的话,那么表邪又得不到解脱,因此就需要采用表里双解之法。
对于“有病没病,防风通圣”这句名言,不要断章取义,它的意思不是说没事的时候服用,而是说这个药方的用途很广。
比如肥胖、牛皮癣、荨麻疹、湿疹、头痛、肺炎、感冒、细菌性痢疾、乳腺炎、脂肪肝、便秘、眼睑炎、中耳炎、斑秃、扁平疣、痔疮、高血压,等等。
说到防风通圣散的众多用途,有几个是比较独特的。
比如肥胖症,尤其是还伴有“三高”病症的,如果辨证准确,作用良好;
又比如感冒,特别是“寒包火”感冒最适宜;
还比如便秘,尤其是肥甘厚腻食用过多,积食化热导致的便秘,以及老年人的便秘,防风通圣散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当然,任何奇效良方都不是万能的,因此,防风通圣散也不例外。
它的用途虽广,功效虽好,但也是要考虑体质差异,素有肝肾阴虚、体弱多病的人,不宜使用,运动员、过敏体质的人要慎用,孕妇禁用。
虽然可以调节高血压,但是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需辨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