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泡好一壶茶,拿上一把小锄头,走进白三七药材基地查看生长良好的药苗,顺手清理杂草……63岁的宣恩县椿木营乡挖断山村一组村民全德举就这样开启了新的一天。
在该村一组鹤山口道路旁,一块块川牛膝药材、一片片白三七药苗芜子竞相生长,微风拂过,药苗芜子随风摇曳。这里,便是全德举的名贵药材基地。
10月9日,笔者来到全德举的药材基地时,只见他和工人们正忙着对基地内的白三七苗除草,施肥。“我每天都要来这里看看我的这些宝贝药材。”种了8年药材的全德举,回忆起之前的生活直言:“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过上小康生活。”
全德举育有一儿一女,妻子经常生病。没发展药材种植前,全德举一人种5亩地,收入微薄。为让全家人生活得更好,全德举在管护好自家土地之余,还经常到本村及邻村周边打零工。尽管这样,他一家每年的收入也只能维持日常生活开销。
2014年,全德举租下了本组农户的一块荒地,尝试种植道地中药材。“这块荒地全都是我开垦出来的。”谈及初种药材的场景,全德举印象深刻。
挖土、除草、育苗、移栽、管护,这一做就是8年。2018年,全德举种植的道地中药材逐渐进入成熟采收期,药材效益开始凸显,他们一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起了新楼房,家中冰柜、洗衣机、电视机等电器一应俱全,还添置了机动车,银行卡上还有10余万元的存款,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如今,全德举的药材基地占地15亩,基地种植的药材有贝母、川牛膝、七叶一枝花、白三七、黄连等5个品种,药材的品质越来越好,药园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不少省内外客商慕名而来购买,药材不愁销路。
“我现在主要发展名贵药材。”全德举直言,名贵中药材比道地中药材价格要高很多,自己种植经验丰富,更愿意种植精品药材。说着,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1亩贝母种植两年可获收益2万余元,1亩白三七种植5年后采收,可以卖到30万元。如今,全德举的药材基地每年可创收10万至20万元。
“我准备明年成立药材专业合作社,把药材基地更好地经营,打造更多的药材产品。”对于未来,全德举早已规划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