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一批成功模式,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区中药材面积从2015年的680万亩增加到2020年的720万亩,增长了6%,总产量从2015年的96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135万吨,增长了40%,种植总产值从2015年的8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50亿元,增长了83%。今年上半年,全区中药材(农业部分)产量约20.11万吨,同比增长8%,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一是药企直接投资建设专属基地的“一体化”模式。由药企出资,由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流转土地农民务工,严格参照企业种植规格进行标准化生产,农民获得地租及劳务收入,并学习到先进种植技术。目前,自治区第一批已认定8个定制药园。
二是“中成药企业+中药材种植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共建模式。由中药企业向种植企业下订单,种植企业再寻找合适的合作社和农户合作,通过各方的优势互补,以较小成本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企业只要支付一定的定金,就能从专业种植团队手中拿到自己想要的药材原料,而种植企业、合作社、农户减少市场营销压力,可专注于生产。
三是交易市场带动模式。借助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引导带动各类主体按需生产,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生产,增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稳定性、灵活性。例如玉林市是“中国南方药都”、全国第三大中药材集散地,拥有中药材经营户近3000户,经营品种超过4000种,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对全区中药材种植业拉动作用巨大。
四是扶贫产业向乡村富民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模式。脱贫攻坚期间,利用扶贫资金扶持建立了一大批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十四五”期间,要重点针对这些基地,利用衔接资金再“送一程”,协助引进龙头企业、社会资本、社会能人等,支持技术装备升级换代。
五是“药企+国有农林场+中药材种植企业”的资源有效互补模式。有效利用农场林下土地资源,与农林场优势互补,提高中药材产业的成功率。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农林场获得了租金,降低农林地管护成本,实现节本增效;中药材种植企业获得低价稳定生产用地,减轻投入压力。目前,全区共有国有林场145家,林场经营的国有林地面积1788万亩,适宜发展林下中药材的林地面积达500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