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动脉橙数据库数据,6月份仅IVD(体外诊断)领域就完成20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为5.91亿美元,其中有16起融资来自国内企业。在此背景下,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普医学”)成功登陆创业板。
值得关注的是,迈普医学系创业板首家采用第二套标准申报的企业,本次迈普医学的顺利注册,体现了注册制改革对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支持。而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迈普医学研发费用率处于较高水平且高于同行均值,研发创新成果显著,已建立起技术“护城河”,投资价值凸显。此外,医疗器械行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搭乘行业发展“东风”,迈普医学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一、首家采用第二套上市标准,彰显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包容性
2020年,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综合考虑预计市值、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制定多元化上市条件,以支持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相关规定,除红筹企业和特殊表决权公司外,发行人申请股票首次发行上市的,共有三套上市标准可选择。其中,第二套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第一套和第三套上市标准分别为“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
众所周知,高科技企业前期需要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必然导致大额的研发费用,从而导致利润为负,或者虽然为正但不高,按照传统的上市标准较难上市。
而第二套标准的出现,使得注册制的特点更为凸显,其为前期需要大量研发投入的高科技企业上市打开了方便之门。
2021年6月9日,迈普医学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注册批文,成为全市场首家按照创业板第二套上市标准申请上市并完成注册的企业。
本次迈普医学创业板上市的顺利注册,正是受益于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注册制理念和股票上市制度的包容性,体现了注册制改革对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支持。
招股书显示,迈普医学是一家致力于结合人工合成材料特性,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开发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迈普医学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同时拥有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产品、可吸收止血纱等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覆盖开颅手术所需要的关键植入医疗器械。
截至7月29日,注册制下创业板上市公司共167家,其中,仅迈普医学按第二套标准上市,实现了“零的突破”。
二、研发创新成果显著,全球193项专利铸就技术“护城河”
科技创新实力与企业未来的成长密切相关。迈普医学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高度重视研发投入,近年来其研发费用及其占营业收入比重均处于较高水平,且高于同行均值。
2018-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迈普医学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079.07万元、1,821.16万元、1,627.96万元、802.2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24.24%、16.08%、13.18%、14.21%。
2018-2020年,迈普医学同行业上市可比公司冠昊生物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9.37%、15.97%、7.84%,正海生物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72%、7.65%、9.06%,佰仁医疗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1.65%、10.37%、15.81%,英特格拉的研发费用率为5.3%、5.24%、5.64%。
2018-2020年,上述4家同行业上市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8.51%、9.8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