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以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黔南州人民医院医疗专家先后3批次共21人到三都水族自治县开展“组团式”帮扶。
在“组团式”帮扶专家的帮扶指导下,三都自治县2023年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总体指标达75.3%,县域内就诊率达91.32%;三都自治县荣获“省政府2023年度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省级真抓实干明显地区”奖励;三都自治县医共体总院被省卫生健康委纳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
构建“一核两翼、三区一网”新格局
2023年5月,三都自治县委县政府印发《三都水族自治县关于进一步深化县域综合医改实施方案》,提出了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县中医医院、县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为辅助,以东部、中部、南部三个县域医疗次中心为区域支撑,以乡村两级规范化建设、一体化管理夯实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网的“一核两翼、三区一网”县、区域次中心、乡镇、村四重保障格局,构建三都医疗服务新体系。同时,要求按照“中心医院强综合服务能力、重危急重症救治,中医医院强传承创新、重水族医药特色,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强安全保障、重妇女儿童健康专长,区域次中心强全科服务重慢病康复供给,乡村机构强公共卫生、重基本医疗保障”实行差异化发展。这是“组团式”帮扶专家在三都帮扶期间,聚焦三都实际,变困局,闯新局的大胆突破。
“输血+造血”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服务队伍,是“组团式”帮扶专家帮扶三都自治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共同心愿。
“我们由‘组团式’帮扶专家为导师,每位帮扶专家至少带3名学员,这就是我们的‘1+3’导师制人才培养,能在发挥‘传、帮、带、教’作用的同时实现人才队伍从‘输血’到‘造血’的蜕变。”三都自治县卫健局副局长、县人民医院副书记罗智力说。
创新用人体系是激活队伍干事创业活力关键一招。
2024年,三都自治县医疗卫生系统首次打破干部任用常规体系,采用“一竞、二测、三评、四聘”办法对所有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医院干部队伍想干事潜能全面释放。
据统计,自实施“3+1”强学助考服务机制以来,三都自治县医共体总院2年间就新增了134个中初级人员,17个副高级医师。
走出去跟岗学习,是干部成长的关键一招,三都充分利用帮扶机会,大胆实施走出去人才培养战略。目前,三都自治县已经选派16批81人次到遵义医学院跟岗学习。
正是“组团式”帮扶专家的全链条培才育才,为三都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1335”模式整体提升县乡服务能力
“1335模式”,即运行管理“一盘棋”,按“七统一”原则,总院对成员单位统一质控标准,围绕财务运行、医保付费、医护质量、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情况采取“月指导、季督查、年考核”工作机制,不断提升业务和管理规范化水平。
资源配置“三集中”。一是学科建设分类集中投入,保障学科建设成效;二是人才队伍分类集中调配,促进人才作用高效发挥;三是住院服务分类集中保障,提升住院服务质量。
服务保障“三下沉”。一是专科门诊下沉,共建共享;二是中医服务下沉,教学帮带;三是慢病服务下沉,管理指导。
医防工作“五融合”。一是“管理融”,医防工作统筹开展,“融”出服务效率;二是“队伍融”,医防力量融合互动,“融”出服务质量;三是“服务融”,医防服务协同联动,“融”出群众满意;四是“信息融”,医防信息互联互通,“融”出服务时间;五是“绩效融”,医防协作绩效共享,“融”出职工满意。
“1335”服务模式的普及推广,使得三都自治县2023年县级医院服务能力、门急诊人次、县域内就诊率、住院人次、全县慢病管理率、基层门急诊占比等各项指标大幅提升。这是“组团式”帮扶专家针对区域医疗优质资源缺衡、人力资源使用欠合理等现实问题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成功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