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推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对外深化与三甲医院合作,切实提升县级医院治疗大病的能力……近年来,全南县着力建设以县级医院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纽带、村级卫生室为网底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重构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关系和基层健康服务网,让群众就近“看得好病”。
医疗机构一体成网
走进全南县总医院东区,诊疗服务规范有序、分区病房干净卫生、患者的双向转诊运转流畅……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带来的好处清晰可见。
2022年11月,全南县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医共体的人、财、物谁说了算?问题涉及多个部门,遇到各自为政的难题怎么解?“改革就是要打破原有机制,不拘一格选人、用人、放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全南县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袁红晖说。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南县成立“双主任”挂帅的医共体建设管理委员会,挂牌运营全南县总医院,组建以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西结合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等为成员的紧密型医共体,形成“1+3+N”县域医共体合作机制,实行行政、财务、医保等“十个统一”管理;14家乡(镇)卫生院和68所公有产权卫生室纳入总医院直管,实现管理上是一家人、运营上是一本账、服务上是一盘棋。
对内是医共体,对外是医联体。全南县对各医院诊疗服务进行功能调整,让各院探索特色化发展路径。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等5家三甲医院深化合作,医疗专家设立工作站,并长期坐诊、带教,强化医院学科建设。
患者就近享受医疗服务
“农村看病一样方便,额外支出也省下来了。”近日,中寨乡村民陈大爷因持续胸闷胸痛来到乡卫生院就医,卫生院拍的X线胸片实时传输到县医院,经医生诊断后出具了诊断报告。
在改革过程中,全南县打通县、乡、村三级医疗信息网络壁垒,建立全南县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等,创新“基层检查+龙头医院诊断”医疗服务模式,实现乡镇检查、县级专家统一诊断、各院区分院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动医共体内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有效融合,信息资源互通共享。
在推进医改过程中,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全南县推进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建设,打造“城市15分钟急救圈”“乡村30分钟急救圈”;引进智慧管理平台,建立精细化慢病管理的个人健康档案;上线“金牌护士”微信小程序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诊疗服务分级提升
“没想到在卫生院看病,能有县医院的医生来做手术。”近日,南迳镇大田村村民马胜玉听说乡镇卫生院也能开展皮下囊肿手术,便打消了前往县城医院住院治疗的想法,在卫生院顺利做了手术。
患者回流乡镇卫生院的背后,是全南县扎实推进健康宣教、县乡导诊的不懈努力。全南县明确总医院收治病种目录225种、各分院收治病种目录71种。通过常态化健康引导,把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基层治疗。建立上下转诊绿色通道,患者在镇村首诊后确需上转的,通过双向转诊通道到县级医院安排治疗。
让医生和患者接受分级诊疗,该县在出台优酬优绩二次分配办法基础上,着力推进乡镇、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推动医共体内结成县级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师徒关系,10名县级医疗机构学科带头人、9名骨干医生团队以派驻、巡诊、轮岗方式,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诊疗能力。
同时,该县推动77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覆盖“一老一小”、残障家庭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5.5%。实施35种大病分类救治、30种门诊特殊慢性病门诊报销,19个定点医疗机构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机制,定期开展免费体检,群众就医满意度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