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5月23日电(记者 黄艳梅)近年来,广西通过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自治区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的建设,定向输出优质医疗资源,带动提升区域整体水平。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多措并举,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工作,大力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5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广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有关情况。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中新网记者 黄艳梅 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徐广保在会上介绍,为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广西医保部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实施自治区内异地就医“免备案”。自2023年7月1日起,参保人员可自主选择包括区域医疗中心在内的自治区内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相关医疗费用直接结算,不降低报销比例,其中,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按所在设区市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政策报销。政策实施以来,自治区内异地就医结算1054.34万人次,政策范围内医疗总费用95.82亿元,医保基金支出69.76亿元,同比2022年分别增长16.96%、24.56%、31.92%。
二是简政放权提效率。广西将医保支付改革等5项医保管理事项下放区域医疗中心所在统筹区属地管理。简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纳入医保定点手续,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直接纳入医保定点管理,不受3个月运营等待期限制。
三是制定医疗服务项目医保支持政策。广西组织力量集中梳理桂、湘、粤三地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和医保支付项目差异情况,按输出地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分类管理。按照国家医保局的备案审核意见,近期该局将印发文件,批复区域医疗中心新增医疗服务项目100多项,可直接对接或修订本地项目执行的500多项;全区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均可开展同类项目服务。同时,将200项自费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高医保目录内800项医疗服务项目的报销比例,其中包括区域医疗中心开展的新技术项目和生育医疗服务项目。
四是合理调整部分医疗项目价格。广西通过推行按病组打包付费、集采降价等医保改革控制成本后,2024年4月动态调整1001项主要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涉及具体项目4380项,降低了大型仪器设备检查等部分项目价格。
五是优化医保服务。广西修订完善《广西基本医疗保险就医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参保职工办理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后,可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待遇。同时,医保部门在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医保服务站,指导开展医保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
目前,广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广西聚焦民众看病就医需求,健全体制、完善人才体系、提高教研水平,努力补齐广西顶级优质医疗资源短板,推动区域医疗中心顶尖的医疗人才、技术、管理平移,提升广西医疗整体服务水平,让广西周边地区民众就近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实现“大病不出省”的新局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