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滥用保护主义,对中国的产品加征关税,已经影响到了大量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生存。
5月13日开盘后,稳健医疗、蓝帆医疗等公司股价小幅下跌,英科医疗股价受到的冲击最大,收跌9.49%。根据5月14日美国白宫给出的加税方案:今年开始,注射器和针头的关税将从0提高至50%;个人防护装备,比如呼吸器和口罩关税将从0-7.5% 提高至25%。从2026年开始,医用橡胶手套的关税,将从7.5%增加到25%。
尽管加税的都是低值医用耗材,但不少中国企业靠着这些产品每年创造大量外汇收入。尤其是医用手套行业,国内几大企业在美国的销售比例不算低。如今距离正式加征关税还有两年时间,意味着市场可能大受影响。
从CXO再到如今的低值医疗器械,美国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全盘打压态度是明确的。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国内相关企业可能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
美国政府想要“重掌局面”
美国对中国医疗耗材加征关税,属于“好了伤疤忘了疼”。
2018年,美国发动贸易战,防护服、口罩、个人防护设备等多类中国医疗用品都被纳入了征收关税之列。后来新冠疫情爆发,美国又不得不向中国企业求助。
2020年3月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对包括医用口罩、消毒湿巾在内的多项中国进口医疗相关产品,进行了关税豁免。这导致中国低值耗材快速出口。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这段疫情期间,中国向美国出口口罩约438.5亿只,外科手套约11.9亿双,防护服约9.5亿套,护目镜约5403万副,呼吸机17585台。
2021年,美国国防部曾表示,美国八成的针头和注射器来自中国。
对此,美国政府虽然无可奈何,心里却一直惦记着“重掌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