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先抓早,谋定快动。近年来,无锡将生物医药产业列入全市“465”现代产业集群中的四大地标产业之一,持续做强做优创新引擎、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推动产业集聚成势。
近五年,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平均增长率超过13%。2022年和2023年,无锡两度获评中国生物医药发展20大重点地级市;2023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在创新药、医疗器械、现代中医药、医药研发服务外包、精准医疗、特医食品等领域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超2000家,其中上市企业15家、世界500强企业6家。
攀高逐新,拥抱“朝阳”。今年以来,无锡加速奔跑在千亿级赛道上:发力未来产业、加快成果转化、强化平台赋能、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水平。 创新不止 向“新”提质 走进无锡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多款先进医疗创新设备整齐排开。其中,共聚焦微探头影像仪是企业最新研发的CelTouch®系列产品,该产品结合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和光纤束成像技术,可将活体组织黏膜细胞放大1000倍,达到微米级分辨率,从而实现细胞级动态成像和人体组织检测,帮助医生直观发现和鉴别多种疾病领域的可疑病灶,辅助实时无创进行医学诊断。相比传统切片活检的方式,具有无创、便捷、快速和准确的特点,对于消化道、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的早癌诊断、靶向活检和术后随访都极具价值。 对于生物医药产业而言,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护城河”。深耕细分赛道,无锡生物医药企业亮出优异“成绩单”。在医药研发服务外包领域,药明康德、药明生物是国内市值最高的医药研发服务外包企业;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通用医疗、祥生医疗的医学影像设备,技术创新与制造水平世界领先;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领域,费森尤斯卡比华瑞、纽迪希亚等龙头企业的肠内外营养制剂占据全国市场的90%;在精准医疗领域,臻和生物、泛生子在早癌筛查、细胞治疗等领域自主研发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产品周期长,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十分不易。但在无锡的研发赛场里,领军企业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漫漫长跑后,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 瑞尔医疗的iSCOUT图像引导放疗定位系统入选国家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目录,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面放射外科机器人为“国际领先、国内首创”。迪哲医药自主研发的舒沃替尼于去年8月成功上市,凭借出色的疗效和安全性,成为肺癌领域首个且目前唯一获中美两国双“突破性疗法认定”的国创I类新药。 填补空白、引领行业、推动变革,无锡生物医药产业风生水起。截至2023年11月底,国产药品申请上市数量397个,国产药品批准上市数量898个,1、2类新药申请上市数量94个,1类新药批准上市数量7个。在获批医疗器械方面,全市累计国内二、三类医疗器械上市数量达到1170个,获批创新医疗器械数量1个。 放眼未来,无锡已在生物医药“大棋局”上落下精准一子:合成生物。和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合成生物制造更加绿色、低碳、高效、高产,已逐步应用到化学品、医药、食品等各个领域。 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合成生物创新团队是国内合成生物学研发的领军团队,实现了国内生物制造领域多项成果突破。“我们最近采用合成生物学的技术,用更安全的菌种实现了透明质酸发酵产量的提升,最高到70多克每升,并实现了不同类别透明质酸的生产,实现产品更大领域的应用,使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可以生产全部类别透明质酸的国家。”团队成员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