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月16日电(记者安娜、王钊)我国高端医疗领域首款国产新型双螺旋断层放疗产品Tomo C正式自主批量生产,基于强流回旋加速器的硼中子俘获治疗样机研制成功,230兆电子伏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及治疗端通过验收技术测试……近期,我国核技术在肿瘤精准放疗领域的研发攻关屡获突破,引发关注。
当前核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总体应用情况怎样?未来核医疗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方面还可发挥哪些作用?核医疗市场前景如何?记者近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许红超。
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记者:当前核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中国同辐相关业务发展情况如何?
许红超:当前,核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核医学成像,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能够在对人体不产生创伤的前提下获得组织或器官分子水平的信息,是实现心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重大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二是放射治疗,主要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及其他粒子束对肿瘤等病变组织进行治疗。
随着伽玛刀、速锋刀等立体定向放疗,粒子植入治疗,射波刀(CyberKnife),TOMO刀(TomoTherapy),质子重离子治疗和硼中子俘获治疗等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治疗已经进入全新时代,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同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新型分子探针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核医学可在分子层面进行肿瘤初期显像,帮助临床医生更早、更精确进行病理诊断。这使得核医学越来越受到临床科室的关注,尤其在镥-177标记的大环配体奥曲肽(DOTATATE)与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问世后,核医学对恶性肿瘤的诊疗一体化研究空前热烈。
中国同辐作为国内放射性药物及其应用服务的开创者,近年来立足核心业务,通过自主研发、国际合作等方式,不断延伸产业链。目前公司主要拥有七大核心业务,包括放射性药物、核素制造、医学诊断、核医疗装备、智慧核医疗、放射源、辐照应用。中国同辐还是国内核医学诊疗药物及呼气诊断药盒的领军企业,每年为1.8万家医疗机构、6000万以上患者提供服务,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水平。
中国同辐将“做大做强做优”作为公司核医疗业务发展路径。
在“做大”方面,截至目前,中国同辐已在全国布局医药中心37家,其中已投产医药中心26家,另有6家处于建设或取证阶段,5家处于项目前期阶段,全国性医药中心网络布局日益完善;作为供应能力的坚实保障,中国同辐7个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如期推进,部分项目已经取得关键性进展。同时,公司加快推动业务转型升级,进军核医疗装备产业领域,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
在“做强”方面,中国同辐以核心技术创新为发展主线,不断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国同辐研究院及放射性药物研究中心持续努力下,公司目前已有有效专利900余件,并参与制定7个国家标准、2个行业标准以及29个团体标准,镓-68 DOTATATE、镥-177 DOTATATE等药物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氟-18化钠完成临床试验,正在申报上市。
此外,中国同辐大力发展核医疗装备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智能化钴-60锥束聚焦立体定向治疗系统已完成产品检验,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移动式数字化医用X射线影像系统产品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首款国产新型双螺旋断层放疗产品Tomo C已进入自主批量生产阶段。
到2030年国内核医药产业规模将突破260亿元
记者:作为中国核医药行业领军企业,中国同辐如何研判中国核医药产业当前发展水平及未来发展前景?
许红超:近年来,中国核医药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2021年中国核药市场规模达30亿元,2014至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2021至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达15%。随着核药在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各界对于医用同位素及核药产业的发展高度关注。2021年国家原子能机构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在市场和政策双轮驱动下,预计中国核药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5年产业规模将超过90亿元,2030年产业规模将突破260亿元。
但也应该看到,当前中国核医药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原材料依然依赖进口,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尚待提高,核药产业链下游仍有待打通。
我们注意到,《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之后,国内企业对于投资同位素生产设施热情高涨,已有多家企业准备上马大型设施用于生产医用同位素,一些行业问题也在改善。我们坚信,在国家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核医药研发机构、企业和核医学界的共同努力下,制约中国核医药产业发展的堵点将被逐步打通,国内核医药产业未来必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一定能在精准医疗时代发挥更大作用,更好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中国同辐将继续深耕肿瘤疾病诊疗领域
记者:中国同辐对于后疫情时期国内核医药市场需求特点,是否有过观察或研究,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公司下一步有何规划?
许红超:后疫情时期的核医药市场在产业融资、产品研发、商业合作等方面空前活跃,新入局者、新靶点、新核素的出现,让核药成为低迷创新药市场中的一抹亮色,2023年核药融资已突破百亿元规模。《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放射性体内治疗药物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等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出台,释放了大量利好信号。此前,国家卫健委公示了第三批鼓励仿制药建议目录,其中有6款核药,这些核药将优先审评审批、优先纳入医保报销目录,这对于相关企业而言也是重大利好。
考虑到后疫情时期的市场特点,中国同辐正积极布局新药研发,目前临床在研核药产品种类达到8种,并积极推动新型核药上市推广。
未来,中国同辐将继续深耕肿瘤疾病诊疗领域,聚焦主业,锚定主攻方向,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研发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技术与产品,利用分布在全国主要城市的医药中心资源,构建核医药及核医疗装备物联网络及服务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核医学与放疗整体解决方案,将公司打造成运营绩效优、公司治理优、业务结构优、企业形象优的国际一流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应用产品和服务供应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