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南12月13日电 (吕妍)“5分钟路程就到这里了,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病,还是专家坐诊,真的很方便。”潍坊市安丘市官庄镇马家小庄村的村民马中伟近期感觉有点头晕,就来到安丘市人民医院庵上分院就诊,在医生检查后,他拿药后便安心回家了。
为了基层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安丘市积极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发挥市级医院带动作用,在人才培养、技术支撑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医共体发展新模式,切实提升民众医疗体验。据安丘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李际涛介绍,该医院通过长期派驻医疗急救小组辐射石埠子、庵上、柘山等偏远地区,打造“15分钟急救圈”。
近年来,山东各地进一步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省基层医疗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没想到,在乡镇卫生院还能挂上省级、市级的专家号。”家住菏泽市定陶区杜堂镇戚姬寺村的村民王先生说,这两天他因为肺部疾病住进了镇里的卫生院,镇卫生院通过医共体网络平台为他预约上了省级医院的专家。远程门诊、会诊、阅片,方便快捷的服务,不仅让他享受到了优质的诊疗服务,还省去了外出看病的各项费用。
近年来,定陶区积极推进区域内医共体建设,创新提出区镇村一体化管理的紧密型医共体模式,整合16家医共体成员单位的人事、财务、药品、转诊、医保、远程会诊几大模块,实现医共体业务网上一体化,着力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
家住菏泽鲁西新区岳程街道琵李社区的李博,对于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中医特色医疗服务感到很满意。据了解,该街道不断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基础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对接优质医疗资源,邀请专家定期坐诊,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服务。今年以来,完成8000余人次的中医体质辨识服务。
近年来,菏泽鲁西新区创新体制改革,完善卫生体系,优化资源布局,建设精品国医堂5处、旗舰国医堂2处,全区各类医疗机构数量达到363家,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69%,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健康保障。
“自从2021年12月我们院成立康复科以来,相继配备了四肢联动、康复工作站、站床、下肢机器人等30余台医疗设备,主要诊治偏瘫、腿疼、腰疼等病症,每天接待病患近30人次。以前这些病患只能跑到市里医院去看,现在乡镇上就能解决了,省钱又省时。”聊城市临清市老赵庄镇卫生院康复科科长徐怀亮介绍道。
临清市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优化和功能拓展,积极推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格局开展基层特色专科、重点专科创建活动。结合基层单位现有医疗资源和特色优势,利用两年时间开展特色专科、重点专科建设,力争达到覆盖8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