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显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此外,还有因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感染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11月26日,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说。
近日,多所医院“挂号难、就诊慢”问题引起大家广泛关注。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北京儿童医院内科日均接诊患者超7000人次,远超医院承载能力。来自上海3家儿童专科医院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天门急诊约6000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五成。
随着各地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国家卫健委会同国家疾控局持续开展呼吸道疾病监测和形势研判,推进流感疫苗接种,定期调度各地医疗资源供给和诊疗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工作指导,组织经验交流和技术培训。
流感处于流行期较往年有所提前
加强病原体的监测能力,有助于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更好地做好准备工作。近日,北京的儿童专科医院接诊量较大。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王全意介绍,从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研所门诊就诊情况来看,目前排名前三位的病原体为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另外,从呼吸道病原学监测结果来看,当前北京市全人群呼吸道传染病报告病例数居前三的依次为:流感、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
据了解,北京市建立了全球最完善的流感监测体系,全市一级以上医院全部报告流感样病例,39家哨点医院进行病原学监测,样本量大、结果可靠。根据监测情况来看,目前,流感的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目前,门诊中流感样病例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上升至40.75%。
王全意表示,目前流感处于流行期,较往年有所提前,预示着今年的流行高峰也将早于往年到来。由于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总体感染人数会呈现上升的趋势,可能会导致高位平台期长一些,医疗需求也会增加,医疗机构要做好应对压力的准备。
11月14-15日,2023年全国传染病监测与防控业务工作会议召开。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李群强调,针对我国传染病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应进一步加强疾控机构监测预警、调查分析、风险评估、实验室检测等核心能力建设,强化政府领导下的多部门合作,提升公众健康意识,推动实现“健康中国”传染病防控目标。
患者激增,各地医院推出应对措施
9月中下旬以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急诊患儿数量激增,由原来的每日七八百人次增加到目前的每日一千多人次。为了让每一位来院患儿都能挂上号、看上病,该院加大了儿科门急诊号源供给,统筹调动其他科室具有儿科执业资质的医生和有经验的护理人员支援儿科一线,增加诊疗力量。
此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按照最大诊量扩容日间门诊、夜间门诊,优化门诊排班,根据就诊人数实行弹性工作制,延长门诊工作时间,努力接诊更多患儿。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医技科室增加人员,提高各环节工作效率,缩短检验检查等候时间和报告出具时间;药剂科加强儿童药品物资储备,保障药品供应。
上海市儿童医院从11月初开始,在原有的诊前化验检测便民服务中,加入了肺炎支原体抗体和甲流乙流抗原检测,线上线下同步,家长可以带着肺炎支原体抗体检验报告看医生,减少往返奔波。据统计,11月初的一周,上海市儿童医院两院区平均每天诊前化验检测服务达2900人次左右。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应旭旻在11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召开的发布会上介绍,杭州市通过“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实时监测医疗机构门急诊的就诊量、就诊等候时间等数据,科学设置预警指标,如果出现负荷过载,“我们会实时启动应急调整机制,医疗机构内部深挖医疗资源潜力,协调病房,动员已转岗有资质的行政人员支持呼吸道门诊”。
与此同时,杭州市还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挂号、检查取药等服务流程,减少不必要环节。比如,当地开展了血常规等常规检验项目预检开单,让患者边候诊边检查,实行先看病后付费,看病全过程无须付费,诊后信用支付,尽量减少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增配医疗辅助人员,维持医疗秩序,同时做好患者的答疑解惑工作,提高就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