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康复医疗发展起源于苏联的疗养院模式,后在1980s借鉴欧美康复医疗的模式,引入现代康复医学理念。自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之后,康复医疗的重要性凸显,行业进入扩容期,构建了我国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框架。2021年,康复行业再次受到政策关注,进入加速发展期,将首先补充医疗资源,并持续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康复医疗模式。基于此,亿欧智库联合东软集团重磅发布《2022年中国康复医疗信息化研究报告》。
(一)报告核心观点:
1)康复医疗行业发展需要科学管理,而统一的功能评定标准是科学管理的关键。因此,我国需要首先调整和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功能评定标准。
2)我国现缺乏统一的功能评定标准,使得康复医疗行业的发展痛点深化。其中,各级协同性较弱,临床执行差异较大,医保支付标准不统一,康复医疗人才短缺等问题尤为凸显。
3)康复医疗信息化是建立统一标准的基础工具。康复医疗信息化行业正处于导入期,布局企业数量较少。其中,综合医疗信息化企业整体实力更具优势。
4)康复医疗信息化产品在院端推广应用仍然面临多重困难,导致产品在院端覆盖率低,企业盈利难。康复医疗信息化的推广需要聚合政策、医院、企业三方力量。
5)未来中短期,随着康复医院补充建设及电子病历评级的要求提升,行业对康复医疗信息化产品的需求扩增。长期,康复医疗信息化和标准的结合应用,将从院内延伸到院外场景探索,逐步串联生态,从而促进康复医疗行业科学化发展。
(二)康复行业发展瓶颈:我国现缺乏统一的功能评定标准,使得康复医疗行业的痛点深化
1)各级协同性较弱:由于缺少标准化的统一语言,各地区、各级医院之间的康复医疗水平不可比,无法协同统一。
2)临床执行差异较大:由于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的教育背景、工作分工等方面多存在差异,二者在临床执行上常存在脱节。
3)医保支付模式不统一:按床日付费是未来的康复支付趋势,但缺乏以功能为导向的管理体系,支付标准难以确立。
4)符合标准的康复医疗人才短缺:康复人才需要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而我国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的考核机制更偏重于理论,应用型人才短缺。
(三)解决路径:信息化与标准的结合应用是缓解康复医疗四大痛点的重要举措
功能评定标准与信息系统结合,以系统为支撑,以标准为量化编码工具,便于标准的应用和标准化数据的生成,进而协助各级机构的协同化、临床执行一致化、人才培养高效化、支付管理科学化,以缓解行业面临的四大痛点。
康复医疗信息化优势明显,可满足科室的多重业务需求。康复医疗专科系统包含多个功能模块,并将康复业务的数据与HIS系统联通,从而实现患者康复全流程数据的电子化留存,为医院运营管理、医疗业务执行、教学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四)康复医疗信息化市场现状:行业发展尚处在导入期,综合医疗信息化企业布局较晚,但整体实力更具优势。
康复医疗信息化行业处在行业发展周期的导入阶段,涉足到这一领域的企业数量和类别在近年来有所增加,但总量仍较小。布局企业可大致分为综合医疗信息化企业、康复医疗信息化企业、康复医疗器械企业。其中,康复医疗信息化企业数量最少,但由于其布局时间较早,其市场占有量较多。康复医疗器械企业数量占比大,但市场占有量最少。而综合信息化企业整体虽布局时间较晚,但市场布局速度较快。
各类企业的产品不断升级迭代,同时也在进行市场探索。当前,各类企业提供的解决方案在技术能力、产品能力、市场能力方面各具特色。其中,综合医疗信息化企业基于其对于医疗机构需求的全面认知和积累的产品研发经验,虽然布局较晚,但整体实力较强;而康复医疗信息化企业基于先发优势,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品、市场积累,与综合类信息化的企业竞争较为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