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改委、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出席,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医改工作进展成效。相关负责人表示,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通过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组建医联体,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同时,积极推进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截至目前累计节约费用3000亿元左右。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近十年来,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现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网,截至2021年,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由2012年的34.34%,下降到了27.7%。
分级诊疗制度是我们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举措。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表示,近年来,我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达到53%;分工协作机制不断健全,各类医联体超过1.5万个;服务模式不断优化,建设急诊急救领域五大中心累计超过1.4万个。
“但是,必须看到的是,当前仍然面临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区域之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距离群众的期盼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供需双方的利益引导机制建设相对滞后。”许树强表示,国家卫健委将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
《“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指出,“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支持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等3个方向项目建设。
许树强表示,国家卫健委将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和建设工作。建设120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提高省域诊疗能力。进一步发挥地市级医院的医疗救治主力军作用,通过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等方式,提升县级医院能力。
同时,完善促进分级诊疗的体制机制,做好区域医疗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落实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人事薪酬制度创新、财政投入等方面政策。构建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充分发挥医保对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
此外,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全国范围内的规划布局,力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覆盖全国所有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