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减轻群众医药负担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重大举措。泰安市医保局切实担负起组织实施和统筹协调的职责,制定和落实相关措施政策,加强部门协同配合,确保了相关工作有序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交出满意答卷。
一个个集采产品落地,省下的是老百姓的真金白银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让人民群众以更低廉的价格用上质量更好的药,做好落地实施是关键。市医保局高度重视,精准实施,先后成立联合采购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采购联合体,积极开展县域试点采购,全力做好谋划部署和宣传督导,保障了国家、省级集采成果在我市顺利实施。
国家层面五批次药品集采涉及品种 218 个,平均降价幅度 53%;省级层面两批次药品集采涉及品种 84 个,平均降幅分别为 67.3% 和 45.81%。药品涵盖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和一些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的治疗药品。统计数据显示,启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试点扩围工作以来,全市共节约药品费用 6.9 亿元,降费效果明显。
2020 年 11 月 5 日,国家医保局组织的冠状动脉支架集采,平均价格从 1.3 万元左右降到 700 元左右,最低价格仅为 469 元,冠脉支架进入 " 百元时代 ",也标志着高值医用耗材加入了集采改革的大潮。省际联盟人工晶体、冠脉药物球囊,省级集采心脏起搏器、国家组织人工关节等 9 类产品相继落地,吻合器、种植牙、骨科创伤类耗材等一大波高值医用耗材也陆续开始启动集采。统计数据显示,高值医用耗材全市节省的医药费用已经达到 2.1 亿元。
一笔笔基金结算的货款,结出的是医药企业的本钱
长期以来,医院拖欠药企费用的问题一直存在,回款周期短则 3 个月,长则一年多,医保基金直接结算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在落实医疗机构作为药款结算第一责任人的前提下,从中选药品交货验收之日起至第二个月末由医保基金直接完成药款支付,货款结算时间压缩到最长 60 天,保证了货款及时回笼,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提高了企业积极性,让企业能够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企业自身的创新研发和转型升级中。
2021 年 12 月,市医保局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将全市各级医保定点公立医疗机构实际采购的国家、省级集中带量采购药品中选品种全部纳入直接结算,医用高值耗材直接结算工作今年 3 月份也已经全面启动。截至目前,集采直接结算金额达 10414 万元,涉及 116 家医疗机构和 33 家配送企业。
一批批结余留用的资金,留住的是激发改革的动力
为鼓励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优先使用中选药品、规范用药行为、推动公立医疗机构改革,2021 年 7 月,市医保局与财政局联合下发通知在我市范围内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工作。
国家组织第一批药品集采试点扩围和第二批药品集采结余留用资金合计拨付金额为 1474 万元,覆盖全市 93 家医疗机构。其中,结余留用金额最多的一家医疗机构获得资金 365 万元。该笔结余资金可以用于相关人员支出,提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的积极性,对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和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