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球疫情爆发开始,通过上级的正确指示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我国疫情最早取得有效控制,国内企业迅速组织复工复产,跃然成为了全球防疫物资的重要供应者。目前疫情风险正逐步降低,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在防疫物资上,高值医用耗材一直备受关注,拥有千亿元市场量级的低值医用耗材也同样备受瞩目。
医用耗材是指在临床诊断和护理、检测和修复等过程中使用的医用卫生材料。其品种型号繁多、应用广泛,是医疗机构开展日常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物质。从价值角度讲,医用耗材有高值和低值之分。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其中低值医用耗材则是指临床多学科普遍应用的价值较低的一次性医用材料,如纱布、棉签、手套、注射器等。
基础耗材虽然单价低,但是用量大,与患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根据具体用途不同,低值医用耗材可以分为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类、注射穿刺类、医用高分子材料类、医用消毒类、麻醉耗材类、手术室耗材类、医技耗材类等,具体分类见下图。
低值耗材分类
我国低值耗材市场总体呈低端产品占比高,产品亟待升级。从数据来看,注射穿刺器械作为治疗领域中使用最广泛、消耗量最大的医疗器械,在低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中占比最大。据统计,2020年注射穿刺类市场份额占比高达28%,其次为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类,市场份额占比22%,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领域分别是注射穿刺类、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类、医用高分子材料类、医技耗材类、医用消毒类。
中国近几年低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增长情况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深、医保体制的日益健全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和人均卫生费用保持快速增长,低值医用耗材市场增速可观。据统计,2020年中国低值耗材市场规模为970亿元,同比上涨26.00%,年均复合增长速度为21.00%,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5年我国低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将达到2200亿元,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一、低值医用耗材产业链概况
从产业链来看,高值医用耗材行业上游为原材料,主要包括医用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类材料等,目前国内高值医用耗材原材料供应商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中游则主要为各类高质耗材的生产制造;下游为耗材流通及应用。整个产业链最终将为患者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