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迈瑞医疗发布了2021年全年业绩报告以及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
数据显示,2021年,迈瑞医疗营收252.7亿元,同比增长20.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亿元,同比增长20.19%。
同样,2022年一季度,迈入医疗营收净利润增速均超过20%,营收69.4亿元,同比增长20.1%;归属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22.74%。
业绩报告发布后,投资机构蜂拥而至,Wind数据显示,过去一周有551家机构对迈瑞医疗进行了调研,其中包括113家公募基金、21家险资、72家券商以及219家投资机构。
但与机构调研踩破门槛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股价还是“先跌为敬”,业绩发布当天股价就下跌了8.71%。实际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迈瑞医疗股价就持续下滑频频出现大跌,即便是公司轮番祭出回购“大招”都没能止住跌势。
海外业务增速放缓
具体来看,2021年,迈瑞医疗营收252.7亿元,其中境内收入占比60.39%,海外收入占比39.61%。
2021年海外收入占比进一步缩小,2020年时这一数据还是47.16%。此外,迈瑞医疗海外业务增速有所放缓,2021年海外市场的营收增速不到1%。
海外业务在迈瑞医疗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司现在业务格局的形成无不依赖海外并购。
2008 年,迈瑞医疗收购美国Datascope 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以及瑞典呼吸气体监测领域知名品牌ARTEMA,拓展了海外生命监护业务市场,并获得核心关键技术。
2013-2014 年,迈瑞医疗以1.05 亿美元价格收购ZONARE,布局欧美市场高端超声影像业务,并收购ULCO 布局大洋洲经销网络。
2021年5月,迈瑞医疗再以5.4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0.35亿元)现金,收购了全球体外诊断头部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Hytest Invest Oy(海肽生物)100%股权。
截至2021年12月底,迈瑞医疗已在北美、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的约40个国家设有52家境外子公司,全球化的“摊子”铺开了,增速放缓会对业绩造成不小的影响。
在去年完成对海肽生物的收购后,迈瑞医疗背上了大约30亿元的商誉,公司商誉从2020年的12.25亿元激增至42.18亿元,海外业务增速不及预期,公司将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
而且在国内集采背景下,海外市场被投资者寄予厚望,希望海外市场成为业绩增长的新动力,迈瑞医疗也曾提出,要将海外业务营收比重提升至70%。但是,从目前来看,距离这一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
“集采”风声鹤唳
在海外业务增速放缓之际,迈瑞医疗国内业务也正面临“集采”冲击。
截至目前,国内药品带量采购已经来到了第七轮,在前几轮集采中,中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在50%以上,甚至有的药品降价幅度可达到90%以上。
从化学药到中成药,从生物药到医疗器械,集采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2021年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带量采购要“应采尽采”。
迈瑞医疗在2020年11月在接受机构调研时曾表示,目前由国家医保局推动的集采主要是针对药品和高值耗材领域,公司三大业务领域的产品均不涉及,因此对公司业务基本没有影响。
但是,集采来得之快超乎预期,2021年8月19日,安徽省率先展开了对化学发光类IVD(体外诊断产品)试剂集中带量采购。
消息传来,迈瑞医疗股价第二天便重挫17.05%。要知道体外诊断类产品占据迈瑞营收半壁江山,2021年收入84.49亿元,占比33.43%。
迈瑞医疗参与了这次集采,最终安徽省集采结果显示,共13家企业88个产品中标,平均降幅为47.02%。迈瑞医疗有14个化学发光检测产品入围,中标企业中位居第二。
而现在市场担忧的是,随着集采扩容,迈瑞医疗其他业务产品是否也会被进一步纳入集采范围。
轮番回购止不住股价跌势
尽管迈瑞医疗业绩较为平稳,但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公司股价已经大幅下滑。
从去年7月1日502元每股的历史高位到2022年4月22日302元每股的收盘价,迈瑞医疗股价已经跌去了37%,市值蒸发掉两千多亿元。
2021年8月,在集采风声下,迈瑞医疗股价急速下跌,8月19日安徽省官宣检验试剂带量采购后第二天,迈瑞医疗股价暴跌17.05%,创下登陆A股以来单日最大跌幅。
为提振股价,8月24日,迈瑞医疗抛出10亿元规模的回购计划,随后公司股价似有企稳之势,但是这并没有维持多久。
2022年开年,迈瑞医疗便遭遇了“开门黑”,1月4日股价大跌10.22%,随后股价持续下滑。
1月13日,迈瑞医疗再次抛出回购计划,拟斥资10亿元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从二级市场回购公司股票。但这一次,回购的招数似乎不再凑效,公司股价延续萎靡之势,即便是抛出了两份营收净利双增的财报,公司股价还是以暴跌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