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7日至6月9日,福建福州市委巡查一组在开展巡察“回头看”时,发现了一些亟待整改的问题。2022年2月7日,福州市卫健委通报了《关于巡察整改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
“医学界智库”注意到,巡察发现的其中一项问题为,“对群众反映的使用进口耗材造成诊疗负担重等民生问题重视不够”“大量使用进口耗材”,具体涉及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州市肺科医院这2家三甲医院。
官网截图
将进口高值医用耗材使用比率
列入市属公立医院院长绩效考核指标
《通报》公开了针对此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是组织专家到这2家医院开展医用耗材使用情况专题调研督查,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和要求,同时督促指导其进一步规范医用耗材特别是进口高值耗材使用的审批、知情、监督等工作,促进进口高值耗材使用比例逐步下降。
二是印发《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市属医院医用耗材使用情况调查的通知》,对市属各医院医用耗材使用情况开展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整改要求。
三是印发《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医用耗材使用管理的通知》,从健全医用耗材管理体系、加强遴选和采购管理、加强医用耗材使用全流程监管等9个方面全面规范医用耗材尤其是高值或进口医用耗材的使用管理。
四是将进口高值医用耗材使用比率列入市属公立医院院长绩效考核指标,进一步督促引导各医疗机构合理使用进口医用耗材。
据统计,相比2021年8月,福州市第二医院10月的进口高值耗材使用比例降低了3.3%;肺科医院因疫情救治需要,从2021年9月起不再收治新冠肺炎以外的普通住院患者,目前基本不使用进口高值耗材。
进口耗材争议多
原国家卫计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曾于2017年发布《对进口医疗器械与国产医疗器械收费差异现象的思考》,其中指出,多种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存在着使用进口医疗器械比使用国产医疗器械收费更高的现象。
“从相差的绝对值来看,差值从一位数到三位数不等,个别项目的收费标准能相差200元之多;从相差的相对比例来看,使用进口器械的收费至少是使用国产器械收费的两倍,个别项目的收费甚至相差近8倍。”
由于进口耗材大多造价高昂,及因此可带来的更高经济效益,拥有主动选择权的医疗机构往往更倾向于选择进口器械,也因此引发了一些法律纠纷。
裁判文书网就披露过这样一起案件:患者于2016年住院进行脊柱弯曲矫正手术,其称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植入了价格约为18.8万的进口材料,带来了极大经济负担。
由于医院提供的知情同意书中未明确手术材料的具体规格、价格、是否进口,最后,法院支持了患者的诉求,判定医院未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应履行一定数额的赔偿。
除医疗费用引发的看病贵之外,占据我国医疗市场“大半江山”的公立医院更倾向于购买进口器械,同时会引起导致国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研制的产品卖不出去,加剧进口医疗器械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垄断等连锁反应。
国产器械未来可期
为鼓励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发展,国家近年来颁布了诸多利好政策,且力度不断加大。比如,2021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管理办法》,明确符合条件的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将全额退还增值税。
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进一步缩小了享受免税政策的医疗设备范围。
在地方层面,2021年以来,多个省份陆续发布新版《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清单》,以限制进口医疗器械进口名录,鼓励优先选择国产医疗设备和器械。
以广东为例,该省卫健委于3月发布的《关于2021年省级卫生健康机构进口产品目录清单的公示》中,共46种医疗设备被纳入该省的医疗机构进口产品目录清单。与2019年清单公布的132种医疗设备相比,数量下降了约65.2%。
此外,该文件还强调了,采购进口产品时要论证突出进口与国产的比对,强调采购专家在进口产品的评审作用,拟采购的进口产品属于中国境内有国产同类产品但无法满足实质需求的进口产品的,除提供必交材料外,还需提供国产同类产品和进口产品在技术参数、功能性等方面的对比情况表,以及本单位“三重一大”事项议事决策的会议纪要、记录等。
甚至,在对医疗产业市场影响巨大的集中带量采购中,也能看见推动国产替代的身影。2021年5月,湖南省衡阳市发起该市终末期肾脏病治疗相关耗材(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遴选公告中明确,约定采购量中,中选国产产品占90%以上的份额,中选进口产品占10%以下的份额。各中选产品平均分配相应的约定采购量。
对此,有医疗行业专家表示,但如果国外企业拉低价格以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价格优势可能丧失。即使相关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抬高进口医疗器械的价格,但若其质量占优势,可能仍然具有竞争力。
但总体来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机遇远大于挑战,国内企业需要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构建医疗器械国产化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