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内第一家互联网医院,宁波云医院平台正式成立。
此后互联网医院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冒出:乌镇互联网医院、银川互联网医院……
但互联网与医疗的逻辑却没有因此打通,准确来讲是医疗深沟高垒拒绝了互联网。
一场“互相打断18次的对话”发生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和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之间,把互联网与医疗的“驴唇不对马嘴”展现的淋漓尽致。
互相打断还只是比较委婉的说法,实际上王杉打断了张锐16次。医疗对互联网的抗拒可见一斑。
如今6年时间过去,互联网医疗已经赢得了政策、资本、市场的满堂喝彩。
但医疗企业还是忍不住挠头。
因为医院对于互联网产品仍然不屑一顾。而没有订单,就意味着没有收入。
医院的需求,不仅是安全?
众所周知,医院对医疗产品的要求只有三个: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本质上,互联网带给医院的是连接能力,调节的是供需矛盾。好比外卖之于餐饮,网约车之于出行。
但到医疗这里,供需虽然也是主要矛盾。但在14亿中国人和300万执业医师面前——你再调节也是白搭,供远远小于求。
何况我国的医疗特色就是优质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一套医疗信息化系统,往小了说医生操作失误,往大了说系统崩溃了,这在医院都可能闹出人命。
这还只是一套系统,类比一下就像是外卖、打车软件。
真正的大头还是那些卖硬件的,各类医疗设备、耗材、器械等等,这些在医生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甚至手术环节起到关键作用的医疗产品,一旦出现问题,结果可想而知。
安全性,就是医疗企业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我的产品有X类医疗器械证,安全性不是问题。
但进医院显然不是只要安全这么简单,不是因为安全不好。
而是你如果只有安全,没有亮点去取代其他安全的产品。
企业可能就不太安全。
进不去医院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通常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有几个考量的指标:品牌名气、代言人、购买渠道、价格等等。
医院采购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它考虑的相对更复杂:技术怎么样、有没有专家合作、企业背景实力如何、合作模式是什么样……
这让企业犯了难:我只是一个企业家,你说的这些我看不懂。
尤其在2018年医保改革逐步推行以后,政策的限制让企业的药代有力没处使。
靠药代拿市场的日子一去不返,To H(医院)与To B(企业)彻底变成了两条路。
不但医院主管领导再难见到一面。
采购还都得按正规流程走。
顶级医疗企业还好说,好歹多年积累下来的市场渠道还在,该用的耗材、系统持续做好维护就行了。
但创新医疗企业拿什么和他们竞争?一方面,见不到医院的话事人,展现自己的机会都没有;另一方面,医疗行业本来就难诞生颠覆式创新,拿什么说动医院跟你合作?
归结一下就是:没渠道、没方法。
再深挖一层,医疗产品进不去医院的核心问题有4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