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瑭医疗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瑭医疗”)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计划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海通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从提供的服务来看,该公司并不是“字面意思”上的医疗公司,它更像是医疗器械公司的“分销商”,从引进品牌到分销产品,主要为医疗器械公司提供“一站式”的运营服务(包括品牌运营及供应链服务)。
具体来说,华瑭医疗是一家跨境商业解决方案平台,主要为高值医疗器械提供专业的市场准入及渗透解决方案,尤其擅长服务全球品牌。该公司于1996年开始开展业务,于2006年开始为医疗器械品牌提供商业化解决方案,随后于2018年被华平投资以约1.154亿美元收购全部股权,截至目前华平投资仍是华瑭医疗的全资股东。
据悉,该公司的业务链条涵盖产品注册、进出口、仓储和配送、销售管道管理、存货管理及售后管理,以及帮助品牌合作伙伴进入新市场及建立优质高效的商业运营基础设施。少数情况下,该公司亦为医疗保健消费品提供商业解决方案,主要是皮肤科化妆品。
从服务的品牌来看,华瑭医疗的大多数品牌合作伙伴均为各自领域的领先全球品牌,例如爱尔康、MicroVention、Illumina、施乐辉、罗氏、雅培及宝洁(可丽蓝)。
据招股书披露,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华瑭医疗为28个品牌合作伙伴提供服务,几乎全部为多个医疗专业(例如眼科、体外诊断、骨科、心脏科、神经科、妇产科、血管外科、内分泌科、呼吸科及高价值医用耗材)的高值医疗器械品牌。此外,于2021年5月30日完成对北京博汇的收购后,该公司获得另外七个全球医疗器械品牌。
基于上,不难发现,华瑭医疗在其所处的行业里似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且获得了一批稳定的客户群。
接下来,不妨透过华瑭医疗招股书,来看看该公司的真实实力究竟如何?
营收快速增长,但毛利率仍有待提升
从核心财务数据来看,尽管遭受了2020年初的疫情冲击,华瑭医疗的营收还是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状态。
营收方面,2018年至2020年,该公司录得营收分别为6.98亿元、9.56亿元、9.91亿元、2.12亿元,逐年递增,年复合增长率为19.2%。截止2021年5月31日,该公司的营收更是实现了大幅增长,为6.74亿元,同比增长约218%。
需要指出的是,拆分业务结构来看,华瑭医疗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产品销售收入且主要来自分销模式。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前5个月,其销售医疗器械及保健品消费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0.3%、77.5%、79.8%及85.3%,来自产品商业化解决方案服务的收入则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9.7%、22.5%、20.2%及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