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博商学院,中国医药界的管理学院!国内首家专注于组织与个体健康的管理教育培训生态共同体——像养生一样养好企业,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好个人的健康。自2005年以来,持续专注于中国医疗机构和药械行业的经营管理培训。同修管理智慧,共创永续经营!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出公告,公开征求 《关于发布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2年版)及配套文件的公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意见建议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2月12日。
据介绍,公告拟取消促进泌乳、改善生长发育、改善皮肤油份、抑制肿瘤、辅助抑制肿瘤、抗突变、延缓衰老7项保健功能。自公告发布之日起,上述功能声称相关产品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已生产的可销售至保质期结束。
另一方面,年关将至,多地开展保健品行业联合清理整治行动,持续重拳出击“保健品”行业欺诈、虚假宣传等突出问题,持续且深度净化市场环境。其中,针对“保健品坑老”等情况,符合诈骗罪规定的,依照诈骗罪定罪处罚。
01
市场洗牌,未纳入目录不得生产销售
据功能目录发布的内容显示:取消与现有保健功能定位不符的促进泌乳、改善生长发育、改善皮肤油份3项保健功能和原卫生部已不再受理审批抑制肿瘤、辅助抑制肿瘤、抗突变、延缓衰老4项保健功能。
自公告发布之日起,上述功能声称相关产品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已生产的可销售至保质期结束。
除上述7项保健功能外,对于已批准的尚未取消也未纳入保健功能目录的保健功能,根据新旧保健功能声称衔接和最新评价要求进行转化;不能转化的,根据《目录管理办法》向审评机构提出拟纳入或者调整保健功能目录的建议,符合要求的纳入或者调整《功能目录》。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年后,保健功能未纳入《功能目录》的保健食品不得生产销售。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14日,有9款产品声称有促进泌乳功能,其中7款产品仅有促进泌乳功能,来自深圳九升生物制品厂、北京美迪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75款产品声称有改善生长发育功能,其中50款产品仅有改善生长发育功能,来自娃哈哈集团、郑州凯利药业等企业。
除了限制部分功能性产品的生产,相关部门还出台了《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经过前期征求意见的27种保健功能的研究论证、规范,现调整保留“增强免疫力”等24种保健功能,并对表述进行相应调整规范。
有业内人士指出:该文件的出台将重新洗牌保健品市场,大批企业的畅销产品将被迫停产,另外本次监管对象并未针对营养补充剂,未来这个方向或能得到市场的青睐,这从米内网最新的数据可见一斑。
可以看到,实体药店销售前十的保健食品大部分是营养补充剂类,其中补钙类、维生素类最多。
02
“保健品坑老”定为诈骗罪
2021年的最后一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对生产销售“毒奶粉”、利用保健品诈骗老年人等犯罪的定罪处罚作出了规定,进一步织密依法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法网。
其中,针对“保健品坑老”等情况,《解释》规定,实施此类犯罪,符合诈骗罪规定的,依照诈骗罪定罪处罚。如果销售的食品不合格,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
进入2022年以来,多地市场监管部门重拳出击保健食品市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1月6日上午,宁夏“保健品”行业联合清理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工作推进会,通报清理整治进展情况。据了解,全区“保健品”行业联合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共出动民警、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近3000余人次,检查各类“保健品”营销场所1000余家,立案查处违法营销公司11家,责令停产停业21家,捣毁“保健品”虚假宣传黑窝点2处,扣押各类问题“保健品”1478件。
为巩固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成果,近日,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排查,重点针对减肥、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和通便这4种功能保健食品,重点排查线上线下是否虚假宣传、是否混放销售、是否有非法添加等情况。截至目前,大连共出动执法人员1721人次,检查保健食品经营企业1084家次,发现问题35家次,其中混放销售34家次,虚假宣传1家次,对检查的问题已全部责令企业整改。
年关将至,上海、连云港公布了为期两年的整治保健食品行动“成绩单”。
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消息,目前,为期两年的上海市实施保健食品行业清理整治行动告一段落。上海市相关部门、各区围绕保健食品领域违法生产经营、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突出问题开展整治,累计查处保健食品违法案件740件,整治成效显著。
自2020年7月开始,连云港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为期两年的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截至目前,共检查保健食品经营主体6595家次,出动执法人员8066人次;检查发现问题447条,责令整改230家,查处保健食品经营环节违法案件15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