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医疗器械海外市场如何持续“大火”?1月14日,由青岛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与国际公共采购网共同举办的“联合国跨国医疗采购暨国际公共医疗采购线上论坛举行。
论坛透露,后疫情时代,国内医疗器械迎发展黄金期,为了更好的帮助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寻找海外订单、走向国际市场,青岛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联合全国各地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同国际公共采购网,共同打造国际公共医疗采购市场平台,帮助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更快速、准确地了解国际公共医疗采购的规则和资讯,更直接、更积极地参与国际公共医疗采购。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联合国采购总额为223亿美元,其中,比例最大的是医疗健康领域,采购额达55亿美元。海外需求激增,国产械企加速出海,中国成为医疗健康行业采购额增幅最大的供应国,总采购额达10.16亿美元,在供应国排名中由2019年的第20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3位,为全球医疗产品的可及性提升做出了卓越贡献。
“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加快重组,中国企业是当中的关键参与者。面对疫情,中国短时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海外疫情却愈演愈烈,强大的供应链能力驱动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和企业高效复工。”论坛中,国际公共采购网总经理何涛表示,短期来看,全球对我国医疗器械供应链依赖度提高,中国医疗器械公司应积极抓住这次机会,和全球巨头同台竞技。
获取高额订单、收获供应商资格、得到重要信誉背书……企业参与国际公共采购的好处不胜枚举。面对新机遇,不少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在国内市场展开进口替代的同时,逐步提升国际市场份额,走向海外市场,打造综合竞争力。在联合国2020年公共采购中国供应商前十位中,就有两家青岛供应商。
有人说,这是医疗器械行业升级换代的机会;也有人说,这是对医疗器械行业的一次“大考”。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在出口贸易中,山东医疗器械企业普遍面临在国际贸易规则、国际采购信息数据、国际贸易结算、国际贸易物流运输、等方面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青岛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徐海波介绍,以大会为契机,青岛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链接多方资源,拓展更多元交流渠道,建立更广泛合作机制,搭建更有效经贸平台,推动更多企业参与联合国等国际公共采购和贸易活动,同时也将助力更多山东青岛企业更好参与国际公共采购市场,营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建设。
“我们不仅要解决企业认知问题,帮助企业引进门,更要做好落地服务,帮助企业会投标、能中标、会履约,我们将根据企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个性化、建设性解决方案,鼓励更多本土企业直接参与国际公共采购。”徐海波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还处于成长阶段,发展空间相对较大,协会将切实为有意愿参与联合国及国际公共采购的企业提供全生态的服务,助青岛及全国医药全方位、多层次融入国际医药市场。
据悉,青岛市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42家,医疗器械经营(销售)企业2700家,2020年青岛市医疗器械产业生产总值为100亿元,具有明显的外贸优势。徐海波介绍,目前,青岛正在规划打造医疗器械交易采购园区,打造以医疗器械贸易为核心,集合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经营类企业的产业集群,提供政、产、学、研、金、服、用的全流程要素,以贸易引导医疗器械集群全产业链条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