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松博士和张冬丽秘书长在各地访问交流
长三角普惠医疗健康发展联盟常务理事长王桂松最近非常忙,联盟成立1个多月的时间,他和张冬丽秘书长访问、交流的足迹已经遍及安庆、芜湖、绍兴等地;而且,各地的访问、考察、合作、交流以及共建的邀请已经排到了2022年。
王桂松博士在各地交流考察和探讨合作中,出现最高频的词是“学科医联体”。
“医联体”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目的是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发烧感冒的就不用再挤进三级医院,在小医院也能解决,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学科医联体”则是王桂松博士,以及长三角普惠医疗健康发展联盟联合秘书长、资深健康教育工作者梁长玉,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结合长三角地区医疗资源分布和临床实践,共同提出的医疗普惠创新倡议。
王桂松博士介绍说,“学科医联体”和原有的医联体,最大的区别是,“学科医联体”的普惠空间更大,目的是将医疗资源放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更大的空间去考虑,让上海和长三角省会城市的优质资源更大范围溢出,使优质医疗资源更加普惠基层。
长三角普惠医疗健康发展联盟的联合秘书长梁长玉曾经长期在卫生系统工作,作为主要负责人创办过2家社会医疗机构,对城乡医疗保障体制的对接,进行过创新实践和探索研究。梁长玉告诉记者,同为三级甲等医院,各自的专科优势其实大不相同,骨科、内分泌、神经外科……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都有自己的专科特长;“学科医联体”就是打破医院的界限,一个基层医疗机构(如县级人民医院)可以根据当地的医疗需要,与几家三甲医院形成“学科医联体”,通过“一基多强”的共建,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有效促成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健康长三角建设。
长三角普惠医疗健康发展联盟常务理事长王桂松博士认为,长三角地区不缺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的是优质医疗资源,而造成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的是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他透露,目前,联盟已经和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多家优质医疗机构进行资源整合梳理,很快将可以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品牌输出、技术输出、管理输出和人才培养的“学科医联体”服务,同时,结合互联网、人工智能和AI技术的智慧医疗终端,将使普惠医疗网络覆盖到乡村卫生室一级,解决人民群众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公开信息显示,长三角普惠医疗健康发展联盟是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外合作交流办公室指导下,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支持下,由长三角地区一批有能力有情怀的医、企、科研界人士倡议,长三角三省一市医疗机构、康养机构、科研机构、医药企业、金融机构和专家学者,积极响应成立,著名健康教育专家、原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胡锦华担任名誉理事长,知名神经外科专家王桂松博士为常务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