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对于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愈发迫切,再加上2020年疫情的催化,医疗初创企业成了很多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受市场情绪影响,今年已有众多医疗企业奔赴二级市场“镀金”,其中,光是港股就诞生了叮当快药、雍禾、时代天使、微医、科亚方舟、鹰瞳科技、心玮医疗等热门标的。
时至今日,这股上市潮依旧汹涌不息——据港交所披露易信息显示,AI医疗影像创企“推想医疗”已于8月20日递表,联席保荐人分别为高盛、瑞银以及中信建投。这意味着,继鹰瞳科技、科亚方舟之后,推想医疗即将成为第三家启动赴港上市流程的AI医疗影像企业。
推想医疗:手握大把认证的资本宠儿
就和很多高举技术大旗的医疗企业一样,推想医疗掌门人陈宽创业前也从未有医疗相关经验——要知道,他在芝加哥大学的专业是经济和金融。尽管这份履历能够让他在华尔街拥有不错的工作,但陈宽依旧选择回国创业,并一头扎进了他完全陌生的AI医疗影像赛道中。
2016年,由陈宽牵头,推想医疗在北京海淀区正式成立,与同属AI医疗影像赛道的鹰瞳科技成为了邻居。彼时,公司专注于肺部AI影像的研发,并很快在业界打出了名气。
通过对AI技术的深入探索,陈宽与其团队积累了丰富经验和专业技术,旗下产品屡屡获得各国监管机构认可。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到,光是在2020年,推想医疗的InferRead CT Lung就成功斩获国内胸部AI产品首个CE认证、国药监局(NMPA)医疗器械三类认证和美国食药监局(FDA)认证。2021年,其另一款产品InferRead CT Pneumonia也获得了CE认证以及国药监局医疗器械三类认证,并在这之前获得了日本药监局(PMDA)的上市批准。
早在创业之初,陈宽就相当重视对各大医院进行调研,同时也积极收集来自医生的需求和建议,这样的策略让他获得了第一批稳定客户。公司正式脱离研发阶段后,来自医院的支持使推想医疗得以快速进行商业化,截至2021年3月,其产品已在全球超过400家医院落地。
目前,推想医疗获批且成功商业化的共有四款产品。除核心产品InferRead CT Pneumonia(肺炎疾病智能解决方案)外,InferRead CT Lung(肺部疾病智能解决方案)、InferRead DR Chest(胸肺部疾病智能解决方案)和InferRead CT Stroke(脑卒中智能解决方案)也位列其中。此外,它旗下还有两套系统已落地商业化。
作为如今AI医疗影像赛道的头部企业之一,推想医疗颇受资本青睐。自2016年天使轮融资至今,推想医疗已将融资轮数推进到D+轮,股东名单中不乏红杉中国、启明创投、襄禾资本、英诺天使、广发证券、元生资本等知名机构。
图片来自推想医疗宣传视频
截至IPO前,推想医疗控股股东持股37.84%,红杉盛德持股10.73%,为第二大股东。后三大股东分别为启明创投、襄禾资本和鼎晖投资,持股比例分别为6.51%、5.35%和4.27%。
基本面如何?
推想医疗的股东阵容和业务模式的确足以让人眼前一亮,那么,它的财务基本面呢?
翻阅招股书可知,推想医疗2019、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62万元、2770万元,增长率高至318%。今年一季度,推想医疗营业收入达到2213万元,较去年同期的484万元增长357%。结合其发展历程来看不难理解,正是由于2020年公司多款产品NMPA认证获批,商业化正式落地,推想医疗才获得了如此迅猛的增长。
在收入大盘上,推想医疗暂时落后于同赛道的鹰瞳科技。从后者的招股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鹰瞳科技在2019、2020两年间的收入分别为3041.5万元、4767.2万元。不过,推想医疗超过300%的成长速度要远高于鹰瞳科技56.7%的年增幅,可以想见,若是推想医疗能保持这一增长势头,其全年收入突破亿元大关也是迟早的事。
作为AI医疗赛道的头部选手,推想医疗同样有着这一行业改不掉的毛病——亏损。2019、2020年以及今年一季度,推想医疗净亏损分别为4.02亿元、5.87亿元和1737万元。可以看出,推想医疗的亏损漏洞有着缓慢愈合的趋势,但这一数字仍然高于行业水平。以鹰瞳科技为例,其2019、2020两年间净亏损分别为8713.9万元、7962.6万元,同样有着缩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