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和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宣布,双方正式成立“清华(AIR)- 智源健康计算联合研究中心”,并同期在北京市智源研究院召开首次会议。智源研究院理事长张宏江,院长黄铁军,副院长曹岗,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首席科学家马维英,副院长刘洋、首席研究员聂再清等出席首次会议。
清华(AIR)- 智源健康计算联合研究中心召开首次会议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惠妍讲席教授、首席科学家马维英任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心将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健康各领域,从孤立、开环走向协同、闭环发展。推动被动式健康管理走向提早预测、主动预防、个性化、主动参与的新范式,实现更智能的个人健康管理,更有效的公共健康治理。
马维英博士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健康和医疗领域面临一系列核心技术挑战,如医疗健康数据孤岛,缺乏数据共享、统一的标注和工具,缺乏反馈机制和快速迭代的能力。 联合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合作双方优势,联合健康医疗领域产业合作伙伴,结合产业应用场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更智能的个人健康管理。联合研究中心将率先为主动、个性化、智能化的健康应用搭建基础平台,打造一个更专业、可依靠的个人智能健康管理助手。
从被动治疗到主动干预 健康管理需求强烈 人工智能潜力巨大
近年来,各种“慢性病”和“亚健康”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仅在中国,就有超过3亿多的慢病患者。可以看到,“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仅是新时期里我国科技发展的四大方向之一,更是社会必要和个人刚需。如何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预防,改变疾病和各种并发症,减轻医疗负担,AI+健康管理,作为其重要的发力点,所需条件正日益成熟。
从政策方面来看,十三五以来,国务院多次印发关于“健康中国”、“互联网+医疗”的意见和纲要。在2020年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更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树立为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四大方向之一。当前,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刚刚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中,做大两个国际引领支柱——“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是打造面向未来的高精尖产业新体系的新目标。本次双方强强联手,成立“清华(AIR)- 智源健康计算联合中心”,将落实北京规划两个引领支柱产业的结合,有效利用丰富庞大的健康数据,增强个人健康。
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上“四个面向”
数据层面来讲,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向下渗透,产业、社会数据化的大浪潮势不可挡。传统医疗、保健、体检机构等,已然储备了大量与医疗健康相关的数据。而随着诸如基因测序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测序成本也在逐步下降,这也促进了医疗数据的产生。健康数据的大量积累,为人工智能参与健康管理提供了可发力的深厚基础。数据显示,通过健康管理计划,诸多疾病可得到有效控制,例如胆固醇水平下降了2%、高血压水平下降了4%、冠心病发病率下降了16%。
产业前景上,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不断增长,经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逐渐演进,种种因素必然导致我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将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加之近两年疫情所致,更是进一步加速了中国大健康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革发展。据统计分析显示,该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一个超过10万亿的蓝海市场。
可以看到,无论是宏观政策、社会进程,还是市场选择、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对健康管理效率提升”的革命都势不可挡。
从孤立到协同 从开环到闭环:最终连接软件、硬件全生态
立足于庞大的现存数据地基,如何打破固有的孤立、开环问题,让数据孤岛连成一片生生不息的大地?如何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充分挖掘、开采、提炼、加工,以变革性的科技效率提升高品质健康检测、疾病预防,以及健康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巨大潜能?
“清华(AIR)- 智源健康计算联合研究中心”选取的路径是,以“通过饮食,生活习惯可干预疾病”为切入口,打造一个个性化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打通软件与智能硬件连接,最终搭建一个包含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平台建设、产品开发和企业孵化的“AI+健康”管理全生态。
在技术上,通过多模态神经符号AI,结合相关性、注意力机制和因果关系,使不同的表达和模型可以彼此相互训练、相互学习。同时结合对抗、协作、多模态、多任务、迁移学习、联邦学习等前沿AI技术,最大程度地释放个人健康数据巨大潜力,发挥健康数据的协同能力,为主动、个性化、智能化的健康应用搭建基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