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健康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60岁教授,即将收获一个医疗IPO

2021-08-06 18:451290

  

 

又一位教授即将站上IPO敲钟的舞台。


投资界获悉,本周创新介入医疗器械研发商禾木生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它的背后站着一位60岁的科学家和连续创业者——王吉成,从2003年回国创业,王吉成在过去18年亲手缔造了两个项目:山东吉威医疗和禾木生物。


作为一家专注于血管介入领域创新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禾木生物产品线十分丰富,覆盖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及颅内血管狭窄等疾病的治疗。它的主要产品之一Afentta颅内血栓抽吸导管是国内第一个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及于中国商业化的抽吸导管。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中国第一大致死性疾病,具有高死亡率、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但我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潜力巨大。一路走来,禾木生物获得了高瓴创投、三正健康、君联资本等知名风投机构的支持。


60岁教授创业,一位喜欢独处的创始人

禾木生物的背后,是一位60岁教授连续创业的故事。


王吉成是一个行动派,不仅是科学家、教授、工程师,还连续两次创业。在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isty高分子材料学系取得博士学位后,王吉成在美国的研究生院校学习工作了9年。


后来,王吉成转型成为工程师,他先后在雅培、强生等世界顶尖级医疗器械制造公司担任技术研发和运营管理职务。值得注意的是,他还是前新加坡上市公司Biosensors International Group的全球COO和CEO。


从大学教授转型到医疗器械公司工程师的头两年,王吉成每天都在学习医学知识,通过看书、参加学术会议、研究病历等方式,慢慢拼凑出整个图景。虽然研发过程很复杂,但他的设计理念是大道至简,这远比追求复杂精细要困难的多。


2003年,王吉成决定回国创业,创立山东吉威医疗。谈及创业的契机,王吉成曾对媒体表示,他看到过很多突发心脏病的病人,需要安装药物涂层支架,但价格就让他们望而却步。而当时,国内心脏支架技术尚属空白,国内临床使用心脏药物涂层支架100%依赖进口,一根心脏支架价格在5万到6万。要知道,当年国人收入不高,即便是工薪阶层也很难负担。


多年在国外的科研积累,加上在多家上市公司做过科研管理,王吉成对医疗器械领域已经很了解。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做一款大家都能用得起,质量又好的支架。


创业之路会遇到什么困难,王吉成并没有想,他只是觉得这条路肯定是对的。当然,这也成为颠覆心脏支架领域的起点。山东吉威医疗杀入冠脉涂层支架全国市场前三位,研发出的高端心脏药物涂层支架一举打破国外同类产品的垄断,为国内患者减轻医疗负担100多亿元。


而这次创办禾木生物是受到美国Nelson Hopkins教授的启发和鼓励,据悉,Hopkins教授是北美神经介入领域的倡导者。尽管自己一直在关注这个领域,但直到2017年初,在他们聚会时,王吉成才下定决心创办禾木生物。


禾木生物同样是一家医疗器械企业,致力于打造中国神经介入创新型平台企业,为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颅内血管狭窄等脑血管病领域提供神经介入整体解决方案。


创业者都是孤独的,但对王吉成来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独处。从小在大城市长大的王吉成,格外喜欢大海,有时候能在海边坐上一整晚,开一瓶葡萄酒,独自在海风中一直坐到天蒙蒙亮,就是为了给自己时间思考。


累计完成4轮融资,高瓴创投、君联资本、礼来等入场

禾木生物,如何撑起一个IPO?


作为一家专注于血管介入领域创新解决方案的企业。招股书显示,禾木生物已在中国及广泛亚太地区建立全套针对神经血管及外周疾病的创新介入医疗器械。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在基础设施提升、有能力的医生人数增加、治疗负担能力提高及政府政策的利好推动下,中国神经介入手术量从2016年9.14万例以15.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加至2020年的16.42万例。该手术量预计从2020年起以32.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加至2025年的67.53万例,并从2025年起进一步以21.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加至2030年的178万例。


王吉成此前表示,目前国内神经介入市场已有的技术和产品还无法完全满足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需求。目前,禾木生物研发管线有22款产品,未来1-2年内能为公司带来销售收入的共有7款,而剩余15款产品仍处于临床阶段,距离商业化还有一段时间。




在这7款产品中,已经进入商业化的产品有3款,包括TracLine血管内通路导管、FocuStar神经球囊导管─Rx及Afentta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且未上市的产品有4款,即Privi痔疮冷却球囊、抽吸配件管、Mountix微导管及FocusLine外周球囊扩张导管。其中,用于治疗痔疮的Privi痔疮冷却球囊是禾木生物唯一一款核心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Afentta颅内血栓抽吸导管是国内第一个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及应用于中国商业化的抽吸导管。其他主要产品088型号HMC1-NAS颅内血栓抽吸导管一旦获批,也可能是市场上各抽吸导管中具备全球最大远端内径的抽吸导管。


2020年4月开始,禾木生物将首个产品TracLine血管内通路导管商业化,并产生收益。2021年4月及7月分别将FocuStar神经球囊导管-Rx及Afentta颅内血栓抽吸导管商业化。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及截至2021年5月31日,禾木生物的收入分别为283.9万元及58.1万元。而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及2021年5月31日,禾木生物的期内亏损分别为1.21亿元、6.15亿元及2.44亿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同类
医渡科技2024年12月通讯:业务再创佳绩,屡获行业殊荣
1月8日,中国AI医疗行业头部企业医渡科技(2158.HK)发布《2024年12月通讯》。当月,医渡科技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持续深化,业务拓展再创佳绩,并且凭借突出的企业管理、项目运营、技术创新、产品应用及行业贡献等核心能

0评论2025-01-09158

美股医疗健康板块承压,2025年有望扳回一局?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胜选消息让本已低迷的医疗健康板块再次承压,市场预期新政府或收紧医保政策。2023年,医疗健康板块回报率已较标普500指数低22个百分点,而2024年情况未见改善,回报率继续落后20个百分点。行业

0评论2025-01-09153

陕西省铜川市开展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回头看”行动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为巩固医疗美容广告专项治理成果,陕西省铜川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强化措施,精心组织,开展了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回头看”行动。此次行动采取边检查、边宣传、边培训、边教育的方式,以辖区

0评论2025-01-09152

预见2025|树兰医疗创始人郑杰:践行“计算医学”,推进科技落地应用与创新发展
2024 年,在政策驱动、技术赋能与需求牵引的合力之下,医疗行业步入多元变革的快车道。这一年,三明医改经验在全国更大范围“落地”,推动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均衡;AI技术在医疗领域渗透率提速,从辅助诊断到药物研发

0评论2025-01-09171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已经到底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