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疗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动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建设健康中国意义重大。依据《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及《“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课题组结合国内核医疗产业发展实际,就“十四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核医疗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工作提出发展建议。
◎ 杜进 吴立村 柳卫平
我国核医疗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核医疗作为核技术与医学及相关学科结合的产物,是核技术应用一个重要的细分领域,也是现代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核医疗主要有两方面应用:一是核医学成像,包括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 和正电子断层成像(PET),能够在对人体不产生创伤的前提下获得组织或器官分子水平的信息,是实现心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重大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二是放射治疗 ,主要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束、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对肿瘤 等病变组织进行治疗。从产业链来看,核医疗产业链的上游是医用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前体原材料稳定同位素、核医疗装备关键零部件的原料端,中游是放射性药物、医用放射源、核医疗装备的产品端,下游是核特色医疗的服务端。
▲ 中核海德威的自动化生产线
产业发展现状
医用放射性同位素主要依赖进口。目前,常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医用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8种,包括99Mo、125I、131I、14C、18F、90Y、89Sr、177Lu等。根据世界经合组织(OECD)报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99Mo市场已趋于饱和,年增长率仅为0.5%,而印度、中国等新兴国家将以每年5%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除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利用绵阳堆生产的131I能够满足国内20%的市场需求,177Lu和89Sr有小量供应之外,其他反应堆生产的医用放射性同位素均依赖于进口。
放射性药物产业发展预期态势良好。近年来,我国放射性药物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44亿元,2014~2018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医疗水平的提高,核医学显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靶向放射性药物的强大临床潜力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放射性药物的临床应用需求,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28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超过16%。尽管我国放射性药物产业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相比于发达国家,在产品种类和市场规模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产品种类方面,我国批准的放射性药物有30余种,目前正在使用的有32种,近十年来只有3种放 射性药物获批上市;相较而言,美国批准的放射性药物有70余种,近十年来有10余种放射性药物获批上市。市场规模方面,2018年全球放射性药物市场中美国占比55%,欧洲占比25%,中国占比仅为12%,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
关键医用放射源实现国产化。因国际医用60Co原料供应紧张,多年来国内的60Co伽玛刀源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年供应量最高为47套(2018年),最低为13套(2015、2017年),未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十四五”期间伽玛刀装机量将有所增长,预计3~5年后国内60Co伽玛刀源的需求会稳定在40套/年,产值约6000万元左右。2019年我国成功实现了利用重水堆生产医用60Co放射源,形成年产50万居里医用60Co放射源的能力,将稳定保障60Co伽玛刀源未来的市场供应。
▲ 科研人员正在组装伽马刀源
核医疗装备配置严重不足且国产化率偏低。2019年美国每百万人PET/CT保有量为7.8台,中国为0.3台,仅为美国的4%;美国每百万人SPECT/CT保有量为43台,中国为0.6台,仅为美国的1.4%;美国、英国、日本等每百万人口放疗设备超过7台,我国仅为1.8台。全国放疗类设备市场中,瓦里安(Varian)和医科达(Elekta)等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90%;核医学影像设备市场中,通用电气(GE)、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等国外厂商占有率则超过95%。国外厂商在我国核医疗装备市场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我国核医疗产业近几年实现了较快发展,放射性药物、核医疗装备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超过15%,但产业链中上游规模总体较小,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受制于人。规模增长及未来预测情况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