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发表回复 发表帖子 医疗圈首页 医疗圈列表 频道列表

价格「被打折」的骨科耗材,只有「手术机器人」才能替它接上

楼主 myb2b013

 

在总结地方对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基础上,我国首次对冠脉支架进行国家集采,中标的冠脉支架产品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降幅超过90%。


在集采的高压态势下,以骨科为代表的耗材领域,也卷入了一场大洗牌。


3月21日,京津冀“3+N”联盟开展的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全国共16个省区市参与,采购总量108.57万套,共89家企业的20026个产品中选。


其中,价格最低仅5.51元(浅螺纹螺钉-2),最高价为2059.96元(跟骨髓内钉),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平均降价83.48%。


在这次联动各省医院带量采购的风潮中,骨科创伤耗材价格彻底迎来历史新低。严峻的行业形势面前,耗材厂商或将集体迎来一次并购和收购潮。


医疗耗材厂商的出路在哪里?


浩悦资本的管理合伙人杨振军对医健AI掘金志说到,“如今,(骨科耗材厂商)被手术机器人公司收购,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短期来看,耗材傍身机器人,不仅能获得自身发展的第二曲线,还能使机器人公司获得稳健的现金流,促进收入结构转型。从达芬奇的成长轨迹来看,「机器人+耗材+服务」的模式,或许会让医疗行业迎来一种新变化。


医疗机器人与耗材的「相互成全」

医疗机器人公司与耗材公司的兼并、融合,国外市场早已给出了参照样本。


据《医健AI掘金志》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美敦力、谷歌、强生、捷迈、施乐辉、西门子、史赛克、CRM Surgical等传统龙头公司,都通过收购、并购与自身体系融合,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完成布局。


其中,在骨科机器人领域的收购最为频繁。



国外四大器械巨头收购机器人公司的代表性案例


以全球最大的医疗设备制造商美敦力为例。2018年,美敦力公司以16亿美元现金购买以色列骨科机器人公司Mazor Robotics及其机器人辅助手术平台。


在收购完成后的一个月,美敦力在美国推出了Mazor X Stealth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平台,不仅扩大了美敦力在脊柱外科市场的领导地位,还加快了其向机器人辅助程序的研发节奏。


经过一年的产品技术消化,2019年,美敦力推出了Hugo Ras模块化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


在两种机器人以及辅助系统推出后,美敦力的耗材能力得到了极大的体现:不仅机械臂设计灵活,末端执行器还十分兼容公司的现有产品组合。


这种设计,让医生不需要花费精力适应新器械,也被业内人士看作美敦力挑战达芬奇的一个重要优势。


相比于达芬奇以十年为周期进行机器人产品迭代,美敦力将机器人产品上市的周期压缩到更短。


杨振军表示,“很多耗材公司看好一个方向,但不一定完全自己去做这个事情,并购就是一条捷径。从结果上看,全球医疗器械巨头都至少收购了一个机器人公司。”


在杨振军看来,传统骨科耗材领域发展数十年,行业创新相对不多,而如果和代表数字化、智能化、微创化、精准化的机器人进行有效的整合,却能打开耗材创新的新通道,进而走出公司的第二曲线。


两者兼容后,一方面能保持自身增长势头迅猛,以其综合性耗材、先进性机器人技术巩固企业现有的增长亮点、刺激疲软的是市场业务;另一方面还能在保持自身庞大的市值同时,积极拓展下一赛道飞速发展空间。


如今,骨科机器人厂商和耗材商“相互成全”的逻辑,也在中国市场上演。不过这个思路有些不一样。


中国,拥有一套迥异的收购逻辑

从骨科手术机器人公司的发展方向来看,短期以设备销售为主,但长期来看,耗材将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2020年,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销售中系统占据55.8%,耗材占据38.2%;但同年美国市场机器人收入仅占 25.3%,耗材占 57.7%。


随着手术机器人行业不断成熟,这类公司的收入方式将逐渐演变为“以耗材拉动机器人”。


在杨振军看来,国外早已按照 “耗材公司收购机器人”的形式进行,但国内耗材公司并没有形成相对的垄断,收购形式很有可能会截然相反,我们会看到“机器人公司收购耗材公司”的交易发生。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已经到底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