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芯”到科研硬核,医疗装备自主可控之路走了多远?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1-07-19 19:39 回复:0 关注量:37

  

 

十四五规划下,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未来新的战略支撑,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被寄予厚望。以全链自主可控助力健康中国2030建设,成为产学研医各界共同肩负的探索责任。


如何推动高端医疗装备行业自主可控,为下一个黄金十年谋篇布局?


在十四五的第一场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CMEF)上,高端医疗装备企业纷纷给出各自的答案。


今年的会场上,明显弥漫着不一样的空气。“做稳产业链,拓宽创新链”成为各家不约而同的共识。作为国内医学影像设备自主创新的领航者之一,联影在“芯片”和“转化医学”两个方面的新举动吸引了全场目光。


不知不觉间,中国医疗装备企业在“自主可控”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多远?从联影身上,我们且来一窥究竟。


整机→零部件→芯片,设备全链自主可控


联影从2011年建立之初,就是有野望的,与国产医学成像品牌一般从中低端切入不同,联影一开始就对标的是高端医学影像。


“联影的愿景是‘成为世界级医疗创新引领者’。世界级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要能够做到核心科技全面自主可控,实现创新自由。”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强对医趋势表示。


2014年,联影医疗发布了首批包括 MR、CT、DR、PEC-CT 在内的11 款全线高端医疗设备。

2015年,联影医疗的128层CT以及中国首台3.0T MR皆获批。

2017年,联影医疗与美国分子影像科研团队“探索者”联盟携手,自主研发世界首台轴向视野近2米的Total-body PET-CT。


如今,联影医疗已经在高端MR、 PET-CT等方面打破了长期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成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的领军者之一。


但这仍然不够。


追求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产业链与创新链“自主可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艰难历程。


事实证明,国产设备在关键零部件尤其是芯片上对于进口的依赖,不仅会让产业受到不确定的国际关系影响,也严重限制了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在未来全球竞争中领先。


芯片不仅是典型的以小制大的“卡脖子”环节,更是核心部件与整机性能革命性提升的关键。也因此,要实现中国高端医疗装备的全链自主可控,从整机、零部件到芯片,这个垂直链条上的所有环节都亟待实现自主可控。


2021CMEF上,联影重磅推出的高端医学影像首款“中国芯”,成为全场焦点。一块封装在透明玻璃中的“中国芯”被参展人士竞相传阅。



▲指甲盖大小的“中国芯”


对于核心元器件,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心中早有布局。2019年,联影微电子公司成立,为联影实现全面自主可控、研发下一代创新产品早早打下基础。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子影像事业部总裁王超表示:“从整机系统到核心部件到核心元器件,是一个垂直创新领域的不同维度。只有在每个环节尤其是最核心的芯片都做到创新,才能在新产品的开发中追求更高性能。”


目前,国内医疗设备中所使用的芯片大多是“通用芯片”。厂商在使用通用芯片进行高端医疗设备的研发时,由于在特性匹配和集成方面的限制,通常要在所需性能之间做一些平衡。


“专用芯片”则是完全根据当前设备的技术需求进行专业化定制,不需要再为创新而妥协。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