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要降价了?四川推行口腔耗材集采,
随着集采常态化,高值耗材和高价药迎来大幅降价潮。口腔科作为高额医疗花费的“重灾区”,集采呼声越发高涨。近日,四川省推行口腔耗材集采,引发各界关注。
《华夏时报》记者通过网络咨询了解到,目前每颗种植牙的治疗费用在6000-26000元左右。以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计算,如果在一线城市种植一颗进口牙,则最低仅剩6189元用于保障生活。而据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李小莉公开表示:“在肥东县,种植全口牙的费用,相当于在县城买一套房。”
长久以来,种植牙价格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一位不愿具名的三甲医院口腔医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种植牙成本主要包括材料费和医疗服务费两部分。前者本质上是一套解决方案,即种植体材料和种植体成功植入方案。而后者需种植外科医生、种植修复医生、种植技师及相应助手团队协作。因此在高昂的成本面前,自主降价难度较高。”
并且,降价行为本身对于企业或是一场“改朝换代”的革命。目前国内种植牙市场近9成被进口产品占据,国产厂商和产品占比不足1成。这样的格局会否因集采颠覆?和君医药医疗事业部业务合伙人陈建国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表示:“种植牙集采有利于该项目的全国推行,以价换量是推动产业发展和企业升级的要素。价格骤降为赛道腰部企业和国产品牌提供了弯道超车机会。对于企业而言,传统领先企业面临转型升级,此前高毛利的发展模式难以维系。如何借助集采扩大市场占有,重塑企业发展战略,打破细分领域技术瓶颈,才是赢得更大成长空间的关键。”
集采能否终结口腔耗材暴利?
11月18日,四川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发布《川药招〔2021〕258号 关于开展部分口腔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从而正式开启维护口腔种植体、修复基台医用耗材产品的信息申报工作,据悉该申报截止时间为2021年11月23日。
《通知》称,此次申报产品范围为口腔种植体、修复基台、种植修复配件(含愈合基台、覆盖螺丝、转移杆、扫描杆、替代体、修复基底、基台螺丝、基台保护帽、临时基台)等组成口腔种植体系统的医用耗材。
上述医生看到目录后坦言:“本次集采品种基本全覆盖所有材料成本,谈判后的降价幅度彻底冲击种植牙暴利时代。种植牙成本主要包括材料费和医疗服务费两部分。其中,种植体占比15%-20%;种植体基台约占10%,牙冠约占10%,检查费约占5%-10%,牙椅等低值耗材成本约5%,医疗服务及种植医生占到15%-20%。如果是民营医院还需要计算房租成本和获客成本。”
而在谈到医生成本时,上述医生则显得有些无奈。根据记者网络咨询结果显示,一个患者种植一颗牙需就诊4-5次,过程中涉及一名种植医生、一名修复医生和口腔技师,以及2名护士配合协助。
事实上,在我国牙医是“稀缺资源”。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8年,我国每百万人拥有牙医数仅有156人。而其他国家,例如意大利、法国、美国、英国等每百万人拥有牙医数远超我国,分别为827人、647人、611人、369人。
而具备种植牙资格的牙医,在中国执业牙医中只有 11%。“种植是后续培训的不包含在教学计划中。因为种植属于口腔修复的二级学科,国内大部分医生都是通过进修深造,或种植体企业内部培训完成的。按照国家规定,只要获得40个学分的证书以及相关经验和学历去支撑,即可成为种植医生。”上述医生表示。
陈建国则认为:“种植牙集采降低了患者使用成本,有助于种植牙市应用率提高。但对于医生和诊所业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这是一个借助政策实现自身业务拓展和品牌升值的机遇,同时催生更为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体系。”
此外在个体工作量带来的成本方面,记者了解到,每位医生每天可以完成6-10台手术。因此人工成本同样制约着种植牙的总体价格。“种植牙如果降到5-6成民众可接受的价格,我认为对医生和患者和企业来说都是合理的。” 上述口腔科医生说。
医保之外也防带金销售
“种植牙并非唯一的缺牙修复方式。”这是修复科医生科普讲座时最常重复的话。
传统活动假牙、烤瓷桥等,作为替代方案同样可实现缺牙修复。虽然二者在舒适度、美观度方面有所不足,但却具有价格低廉的优势。“如果把缺牙定义为口腔科基础的疾病终末期,最有可能实现划归基础保障标准的只有活动假牙。”上述医生称。
9月2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对代表“关于规范种植牙材料费用并将其治疗和服务费用纳入医保的建议”的答复函。答复函指出,种植牙本身与医保“保基本”的功能定位不太相符。
根据东兴证券研报,2017年我国潜在缺牙数总计达22.88亿颗,乘以选择进行牙齿治疗的比率、种植牙的渗透率,种植牙数量可能达到2155万颗,以平均一颗种植牙1万元的价格计算,潜在种植牙市场空间达到 2155 亿元。以2020年我国基本医保基金当期结存约2700亿元为例,这对于医保资金来说是无法承受之重。
因此,今年6月,国家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的指导意见》,重点将部分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市场竞争较充分、同质化水平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采购范围。
随着口腔诊疗机构的普及、口腔治疗的观念逐步被接受,口腔耗材符合以上纳入集采范围的条件,源于我国日益增强的口腔种植潜需求空间。据通策医疗2020年年报分析,中年人(35-44岁)平均患龋颗数为4.5颗,平均缺牙数为3 颗,老年人(65-74岁)平均患龋颗数为14.65颗,平均缺牙数为11颗。而韩国2017年种植量达到622颗/万人。其他欧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100-300颗/万人之间,我国目前万人种植牙数量远低于上述国家。随着人口年龄增长和社会老龄化,口腔种植的需求越来越多,口腔种植市场必然不断扩大。
但另一方面,我国却存在口腔疾病早期治疗量和缺牙种植量失衡的现状。“大众对种植牙的向往和对龋齿治疗的抵触,除口腔常识普及度低外,医生的引导也占部分原因。”中缔资本创始人刘瑶向《华夏时报》记者表达出一丝忧虑。
与之相对的是患龋治疗率仍然较低。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我国患龋率较高,5岁儿童、12岁儿童、35-44岁成人、65-74岁老年四个年龄段患龋率分别为71.9%、34.5%、89.0%和98.0%;但是龋齿填充治疗率偏低,分别为4.1%、16.5%、26.6%和12.8%,各年龄段龋齿率与诊疗率严重失衡。
对此,刘瑶解释道:“大多患者不具备口腔医学知识,因此在治疗方案选择上,医生担任引导者角色。集采降价是推广一项技术的第一步,而后可能有更多监管和保障政策出台,避免种植牙推广变为带金销售的温床。”
如此巨大的口腔需求量和市场空间,也是地方试水口腔耗材集采的重要因素,集采的执行显得更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