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消毒与灭菌
医院内常用医疗器械物品消毒与灭菌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性疾病传播、维护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消毒与灭菌概念:
消毒:清除和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杀灭或者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处理。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是相对的 ,消毒只要求清除和杀灭病原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在内,使其数量减少到不再能引起人发病。
灭菌:是绝对的,灭菌不仅要求清除和杀灭病原微生物还要求将所有微生物全部清除和杀灭,包括芽孢。
哪些医疗器械物品需要消毒灭菌?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二条中规定:
★接触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灭菌的方法:
★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作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高度危险性物品是进入正常无菌组织、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如血液)流过,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染危险的器材。例如:注射针、穿刺针、针灸针、外科手术器械、植入物、输血器材、输液器材、血液和血制品、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气管插管、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移植器官、心脏导管、非一次性的阴道窥器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是直接或间接与黏膜相接触,而不进人无菌的组织内器材。例如,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镜、气管镜、结肠镜、麻醉机管道、避孕环、压舌板、喉镜、体温表(口温/肛温计)、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是仅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病原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例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止血带、腋表、痰盂(杯)、便器、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固定电话等。
★高水平消毒: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胞。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醇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低水平消毒: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己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一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常用消毒灭菌的方法
常用消毒方法
★耐湿耐热器械物品首选湿热消毒,也可75%乙醇、酸性氧化电位水或其他消毒剂
★物品表面消毒,宜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常用灭菌方法
★ 压力蒸汽灭菌: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是最可靠、应用最普遍的物理灭菌法。
★干热灭菌:耐热、不耐湿,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
★低温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器械器具和物品
目前低温有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过氧乙酸低温灭菌、低温蒸汽甲醛灭菌、环氧乙烷低温灭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