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超89%后,这些器械继续跟进
日前,中国政府网转载安徽省医保局文章。内容指出: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临床检验试剂集中带量采购的探索,为全国医药耗材集采改革开辟了新战场、探索了新领域,为其他省市临床检验试剂价格治理提供范例。
不仅如此,近年来,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高值医用耗材及大型医用设备带量采购,成为招采改革的试验田。“安徽模式”的号角已经吹响,集采大方向可见一斑。
耗材降幅最高89.5%,试剂集采加速进行
日前,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全省医用耗材及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新闻发布会,对省内集采工作进展情况作出梳理和总结。65131633043200107
据报道, 2021年,安徽省共完成5类医用耗材、5类临床检验试剂产品集中带量采购, 节约资金约9.72亿元。 数据显示,医用耗材中冠脉扩张球囊降幅最大, 由4000元左右降至300元左右,平均降幅89.5%, 年节约资金超2亿元。所有耗材降幅均在50%以上。骨科脊柱类平均降幅75%,年节约资金约2.95亿元;血液透析器均价从110元左右降至50元左右,平均降幅53.9%,年节约资金超1.65亿元;眼科人工晶体平均降幅52.6%,年节约资金可达1.24亿元; 一次性使用留置针平均降幅85% ,年节约资金1500余万元。 在临床检验试剂集采方面,安徽省先行先试,尽力压缩购销环节灰色空间,引导价格回归合理水平。选择免疫诊断最大细分市场化学发光项目,遴选肿瘤相关抗原测定、感染性疾病实验检测、心肌疾病实验诊断、激素测定、降钙素原检测共5大类23小类145个产品开展“靶向集采”。
目前顺利完成13家企业88个临床检验试剂产品谈判议价,相关产品价格平均降幅达47.02%,预计每年可为医疗机构节约采购资金1.73亿元。 改革不仅保障了患者的利益,也改善了行业环境。 集采形成“规模订单”,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成本。 同时,及时结清货款,也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安徽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在医用耗材集采过程中,货款结算不超过验收入库次月底,为降价留出了空间。
大型医用设备集采,势在必行
作为改革的急先锋,安徽省率先迈入深水区,将采购资金大、运行成本高的大型医用设备,纳入集采范围,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集采以来,设备采购价格显著下降 。2020年以来全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采购总金额达5.3亿元,与医院预算采购价相比,节约近2.6亿元,节资率达33%。 同时,集采设备的中标价格不断走低,医院采购的性价比越来越高。比如:今年集采的1.5T磁共振单价首次跌破300万元,3.0T磁共振单价首次跌破6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中标比例显著提升 。在已完成的62台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采购中,国产品牌占比12.9%,国产设备占比40.3%,基本形成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充分竞争的局面。 对于国产设备来讲,改革是提升市场份额的良机。从整体上看,集采挤出流通环节的价格水分,促使企业回归到以质量、技术为中心的良性竞争轨道。 在大型医用设备集采中,安徽省“产品分层、医院分级、项目分包、价采合一”的“三分一合”集采模式也十分有借鉴意义。 产品方面,根据关键技术参数开展性能评判,划分质量技术层次,促成“同质竞争”;医院方面,根据各院采购需求,按照规模级别、功能需求、技术能力等因素,明确采购等级。 项目方面,对产品层级和医院需求等级进行匹配,设置分包时最大化考虑需求共性,尽可能集中包数,实现以量换价。 价格方面,配套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使降价成果惠及于民。探索合理制定、调整相关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标准,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实现集中招标采购与项目定价、支付标准“价采合一”。
集采脚步走向何方?
集采的降价效果显著,集采的脚步不会停滞。 截至发稿一周内,中国政府网已两次转载安徽省关于大型医用设备集采以及临床检验试剂集采的相关报道,对安徽集采成果的肯定和持续推进集采的决心毋庸置疑。3007163304320048356631633043201175安徽省医保局表示,未来将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探索完善集采政策,扩大集采覆盖范围,促进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用设备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集采扩围是必然趋势,未来会有更多的“掺水”耗材和设备被写进集采的降价单。 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通知》,明确指出要深化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形成国家、省级、跨地区联盟采购相互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在省级集采层面,“安徽模式”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可以预见,未来各省也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扩大集采范围,加速集采进程。 多年来,高值耗材价格灰色地带多,大型医用设备价格居高不下。集采改革破冰,沥干价格水分,对患者来说,集采是福音。春风一动,万物复苏,挣扎向上,方能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