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AI医疗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巨头环伺之下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2-04-27 18:07 回复:0 关注量:22

 

 

在以数据驱动医疗健康的时代,作为主要数据接口之一的可穿戴设备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可穿戴医疗设备指可直接穿戴的、便携的电子医疗设备,在传感器、无线通信技术与软件支持下可感知、记录、分析人体健康情况,甚至干预、治疗疾病。


可穿戴医疗设备具有可穿戴性、可移动性、可持续性及可交互性四大特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慢病群体不断扩大,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市场应用空间不断扩大。根据《 2019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概览》 数据,2023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89.2亿元。


但在这个被称为“没有想象边界”的领域,苹果、谷歌、三星等科技巨头相继推出消费级可穿戴医疗设备。辉瑞、美敦力、强生等大型医药或医疗器械公司也开始布局可穿戴医疗设备领域,助力专业级可穿戴医疗设备发展。


广阔的市场已被巨头环伺,创新企业如何杀出重围?成立于2019年底的AI医疗领域智能化慢病管理技术型企业——深纳普思,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巨头众多,但高端产品稀缺


相比传统医疗设备,可穿戴医疗设备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为:通过轻便的形态实时监测用户健康状况,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同时有助于在多场景模式下积累健康医疗大数据。


早在2015年,苹果发布的Apple Watch 4就搭载了单导联ECG心电图,可以对“房颤”和“窦性心律不齐”进行早期监测。如今拥有ECG功能的智能手表有华为、苹果、OPPO、华米等科技公司。


未来几年,智能手表还在陆续尝试新指标的监测能力突破,为更多心衰、慢病患者提供疾病监测及管理,发展空间巨大。


“但消费级与医疗级的可穿戴设备在使用场景与需求必要性上仍有比较大的差别。医疗场景所要求的更高精度和数据准确性奠定了医疗级可穿戴设备更高的技术壁垒,也创造了更为刚性、有意义的数据需求,” 深纳普思联合创始人兼COO邱雨薇介绍道。




深纳普思联合创始人兼COO邱雨薇


传统医疗可穿戴产品更多是单点采集、采集频率低、数据精确弱、使用体验差、操作便捷性低。因此对用户来说,他们从使用院内设备监测场景到切换成院外智能医疗可穿戴产品的动力并不强。而更为便捷可靠的智能化、创新型产品,用户往往受制于昂贵的价格,可及性也不理想。


创新自研,高筑技术壁垒


可穿戴医疗设备作为移动医疗的入口之一,要想解决上述痛点,其关键不仅在于硬件突破,更在于通过领先技术增强用户粘性,充分利用硬件采集健康医疗大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与挖掘,形成新的以数据为切入点的医疗模式。


深纳普思的优势之一就在于更具系统性,并非单纯地去做硬件的革新换代与突破,而是 从硬件到软件再到算法的整个体系,全部坚持自研。“这样一来,从数据监测和获取、数据分析和理解、到预测预警和管理指导,所有的用户需求都能够实现。”邱雨薇说道。


自研之路不易,深纳普思靠的是雄厚的研发实力。创始人兼CEO王智华博士,博士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电子工程系,具备跨学科学术背景。在电子与AI学术领域相关的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博士生导师Andrew Markham教授也作为核心顾问加入了深纳普思的研发团队。


除此之外,公司还汇集了多位国家百人计划研究员,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加州大学、美国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流学府的顶尖人才,以及来自苹果、华为、小米、荣耀、歌尔等顶尖消费电子公司的工程师。深纳普思还与中科院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长期深度合作。


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要立于不败之地,科技创新也是关键变量。尤其是创新能力偏弱的国产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创新格局亟待打破。


据邱雨薇介绍,深纳普思正是以掌握源头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为导向,追求在 性能指标、使用体验和性价比方面,都全面碾压进口产品,真正实现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的技术突破。


深纳普思(Synapsor)名字是由英文synapse(神经突触)和sensor(传感器)融合而成,也寓意着 深纳普思两大核心技术范畴:神经网络与生物传感器。


在柔性芯片创新上,深纳普思采用了纳米级的制备技术做医用产品,颠覆医疗领域的传统制备工艺,能实现精度的指数级增长。而她口中的 高端,也并不等同传统印象中的价格昂贵,而是技术提升带来的体验升级、精度提高、质控改善,更具普惠价值、高端优势的产品。


有了自研创新能力,深纳普思在病种选择上也进行了严格的考量。企业关注数据本身的应用价值、用户理解难度、统计难度、AI分析梳理准确度、以及医疗价值等,也充分照顾用户在各个场景下的数据解读和分析。


“以曾经很受关注的心电图功能为例,其数据读取本就十分复杂,AI解读能力存疑。再者,用户即使拿到数据也难以理解变化规律,最后还要回到院内求助医生,整个服务闭环无法打通。”邱雨薇说道。


深纳普思聚焦多种常见的慢病生物标记物的数据监测,以AI算法的处理和运算能力为核心,用最优、性价比最高的高科技医学产品帮助更多的医生和患者提升病情管理效率,建立常态化的慢病管理机制,未来期望在健康管理上服务全中国50%的慢病患者。


行业向好,关注医疗价值是关键


2021年,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把监护与生命支持设备与妇幼健康装备等七个领域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在“监护与生命支持设备”发展中提出攻关基于新型传感器、新材料、微型流体控制器、新型专用医疗芯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医疗级可穿戴监护装备。


伴随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的政策及市场优势逐渐凸显,医疗可穿戴设备产业规模也急速上升。根据《 2019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概览》 数据, 预计到2023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8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8%。随着行业增速的加快,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用户对于医疗可穿戴设备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虽然现在市场上各类健康监测设备五花八门,“但其实用户并不那么在意形式,反而关注的是监测数据能否为其所用,是否具备医疗价值,比如指导用药或者控制疾病等。这类高端产品才能满足用户对于医疗数据的刚性需求,且更高的审批门槛也可以大幅提升行业标准。”邱雨薇如是说。


邱雨薇还向动脉网分享了深纳普思的中文含义:“它代表着深识、纳贤、普惠、思索。我们深刻理解并整合医疗行业前沿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痛点难点,通过吸纳全球优秀人才研发出技术突破、普惠大众、价格亲民的高科技产品。不做me too,而是赶超国外,做成first-in-class。”


“AI医疗领域必然是一个技术挑战大、行业壁垒高、机遇与风险并存的领域,但也正是因为医疗的严谨性与全国层面精准控病的刚需性,我们更看到了一个充满稳定前景的未来。时刻坚定地去做‘正确而困难的事’,厚积薄发,就是深纳普思的企业价值和追求。”邱雨薇补充。


据了解,目前深纳普思的几款核心产品正在开展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以及注册申报工作,预计将于明年进行市场推广。


长期来看,深纳普思将逐步从垂类产品延伸到建立慢病监测生物传感平台,拓展监测面,丰富产品线,形成院外场景下的监测数据、用药/临床指导、疾病管理的服务闭环,造福更多患者。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