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药品医用耗材集采成效显著
市医疗保障局在省医疗保障局的鼎力支持下,坚持问题导向,大胆创新实践,破除制约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机制障碍,于2019年末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将定点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国家、省集采,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医保支付、收费价格政策,取得显著成效,有力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定点公立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同药不同价、同医用耗材不同价”的问题。
“国家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以来,集采药品已在鸡矿医院落地使用,集采药品均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质量和疗效均与原研药一致,并在价格上有大幅度下降,使患者在我院能够用到价格便宜、质量有保障的放心药。集采政策的实施,既让患者得到了实惠,也为医保节省了资金。”鸡矿医院药学部主任王金有说。
优化医保基金。从2019年末到2021年初,我市13家二级及以上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参加国家、省组织的前五批次共245种药品、4种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节约医保基金5870余万元,其中非公立医疗机构3533余万元,占比60.2%。同时,13家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参加市医疗保障局组织的“大输液”、“一次性输液器”、透析等低值耗材的跨区域采,并执行了“95种神药监控”和“57种药品医保限价定额支付”等政策,多措并举,节约医保基金8700余万元,其中非公立医疗机构4811余万元,占比55.3%。
减轻患者就医负担。非公立医疗机构参加集采前,药品和医用耗材按照市场价格采购和销售,不仅造成医保基金多支出而且极大加重患者就医负担。参加国家、省组织的集采后,同一种规格冠脉支架和同一个冠脉球囊分别从1.35万元/个、3350元/个降到469元/个、205元/个,降幅达97%和94%;常见治疗高血脂病的“阿托伐他汀钙片”和治疗肝病的“恩替卡韦分散片”分别从157元/盒、357.64元/盒降到3.6元/盒、3.83元/盒,降幅达98%和99%,大大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同时,市医疗保障局“学三明”组织实施医用胶片跨区域采,胶片价格由20元/张降价到6.5—8元/张,平均降幅63.75%,年可节省医疗机构成本支出1200万元左右,其中非公立医疗机构节省成本支出400余万元,占比33%;2021年 10月又实施透析耗材“跨区域降价采”,规范了化验、监测等收费行为,降低了透析收费价格80—100元左右,年可降低透析费用1800余万元,节省医保基金 1600余万元,节省透析患者费用200余万元。13家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按照集采的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销售,挤除了药品和医用耗材的灰色利益空间,全程接受医保部门严格监督,患者不仅能享受到相同的医疗服务价格,而且用的药品和医用耗材质量更放心更安心,提升了患者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我是冠心病患者,心脏病困扰我多年了,一直想做心脏支架手术,但支架价格太贵。现在支架降价了,由原来的一万多元降到现在的七百多元,我最近在鸡矿医院做完支架手术,术后恢复得很好,现在胸也不疼了,气也不短了,感觉可舒服了。”市民张凤梅高兴得合不拢嘴。
“随着国家高额耗材集中采购措施的实施,使患者的住院费用大幅度下降,以往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很多病人因为经济条件有限无法首选介入治疗,也就无法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现在耗材降价后,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冠脉支架手术,极大地减少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同时也使患者的治疗费用大幅降低。”鸡矿医院心内一科主任柴栋木介绍。
市医疗保障局充分发挥“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在积极落实国家、省组织的集采工作基础上,激励非公立医疗机构“腾空间、调结构”,以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吸引广大患者,与定点公立医疗机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执行相同的国家集采药品结余留用奖励政策中,前两批次集采奖励资金244万元,其中非新征程开局“十四五”公立医疗机构155万元,占比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