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毅武:国内口罩产业需升级发展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流行,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科学佩戴口罩是有效降低传播风险、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减少公众交叉感染、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也是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的防控措施。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京、津两地紧急增产口罩,助力国家疫情防控工作。目前,纳通科技有各类口罩生产线116条,涵盖医用口罩、防护口罩、民用口罩、熔喷布等多个产品,口罩日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只。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毅武曾建议,我国应牵头推动制定口罩国际通用标准。他表示,执行统一的国际标准,不仅有利于规范口罩市场,提高口罩流通的便利性,而且有利于提升中国口罩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国内相关产业做优做大做强。
面对口罩成为常态化消费需求品的现状,中国作为全球口罩核心产地和供应中心,接下来应如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口罩品牌?国内口罩产业升级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科学选择口罩?就上述话题,《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赵毅武。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毅武
民生周刊: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口罩是否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
赵毅武:当下,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如德尔塔、奥密克戎等都具有高传染性,现在奥密克戎也出现了新的变异株。同时,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这对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科学佩戴口罩仍然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防控方式之一,对控制疫情传播、保护民众健康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然而,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因存在密合性方面的结构缺陷(平均泄漏率达到30%以上),难以满足目前的高防护需求。
而市面上的防护口罩(包括医用防护口罩及KN95)质量和性能参差不齐,有些口罩虽然满足过滤效率要求,但密合性的动态适应能力不强,随着头面部活动量增加会加大泄漏,进而增加佩戴者的感染风险。
民生周刊:那么,公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如何科学选择和佩戴口罩?
赵毅武:我认为,应全面提高佩戴口罩的防护级别。
对于重点职业人群,建议选择医用N95口罩,并增加对密合度测试的要求,且由于很多从业人员需要长期佩戴,应兼顾口罩的舒适度,目前市面上已有口罩可以满足。例如,由原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的可变平面—腔式医用防护口罩等。
对于感染风险较低仍然需要加强防护的场所及人群,建议佩戴相比平面口罩密合性更好、泄漏率更低、相对舒适的口罩,并尽快组织对此类口罩进行评估,根据疫情需要制定产品标准。例如,市面上的3D立体口罩等,其生产成本稍高于平面口罩,相对经济,但防护效果更优,更利于实现科学防控。
另外,全民应提高疫情防控意识,日常科学佩戴防护级别更高的口罩,巩固防控成果。同时,引导和鼓励生产及经销企业加大对防护性能更高口罩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力度,推动国内口罩产业的升级发展。
民生周刊:从2020年年初至今,纳通科技在口罩生产保障和研发方面有哪些进展?
赵毅武:纳通科技作为北京、天津地区的防疫物资保供企业,圆满完成了京津地区的防疫物资保障工作,并全力支持国家抗疫工作。
2021年里,纳通科技先后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2021年服贸会、东京残奥会、相约北京冬奥测试赛、外交部西藏全球推介会等多项国家重要活动提供口罩保障,并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相关口罩供应任务。